中东欧疫情报告与评估(2021年06月17日)

波兰新政,立陶宛退出影响,中国与中东欧国家贸易指数:中东欧地区形势跟踪


New Polish Order, the impact of Lithuania's withdrawal, China and Central and Eastern European countries trade index:Report of the Regional Situation in CEECs

(No.172    2021.6.17)

疫情大数据


本期目录
本期目录

专家观点:


1、邱强、郭盼盼:立陶宛“退群”不会改变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合作的趋势

2、顾虹飞:波兰“新政”及其对外关系

3、董雪兵、周伟:中东欧贸易日益活跃,单月进口额同比增长七成—2021年4月17+1贸易指数解读



域外研究:

1、美国不再是盟友,欧洲不再是西方世界

2、德国“工业4.0”与第四次工业革命




各国形势跟踪


专家观点

邱强(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国际商务研究所所长、教授);郭盼盼(国际贸易专业研究生):


立陶宛“退群”不会改变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合作的趋势


据美国政治新闻网站Politico欧洲版当地时间5月21日报道,立陶宛外长Gabrielius Landsbergis当天宣布,该国已退出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跨区域合作机制——“17+1”合作机制。他声称该机制在欧盟“制造了分裂”,还敦促欧盟其他国家一同退出,认为欧盟“27+1”模式会更有效。兰茨贝尔吉斯在给Politico欧洲版等外媒的电子邮件中透露了这一决定。他宣称,立陶宛已不再将自己视作是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合作机制的一员,也不再参与该倡议,立陶宛已经在事实上退出该机制。其实,早在今年3月初,立陶宛就有透露出要退出“17+1”合作机制的消息。据此,5月24日在中国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发言人赵立坚回应称:“17+1”是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共同倡议成立的跨区域合作机制,符合双方合作共赢、共谋发展的愿望,机制成立9年来成果丰硕。当前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峰会各项成果稳步落实,中方愿意同各方继续共享发展机遇和合作成果,推动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行稳致远。立陶宛在“17+1”机制良好运行时,为讨好美国,借口退群,只会使自己损失本有的利益。


一、因为历史的原因,立陶宛执行亲美反俄反中政策

立陶宛与白俄罗斯西北陆地相邻,本应该是友好邻邦,但两者积怨已久,直至现在也是互相仇视。1480年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带领俄罗斯人取得了独立。独立后的俄罗斯在短时间内迅速崛起并开启了对外扩张的战略,且其入侵的主要对象是立陶宛控制下的波罗的海。双方纠纷自此开始。1558-1583年,立俄双方为了争夺波罗的海沿岸的利沃尼亚公园,展开了25年的争斗。战争使立陶宛国内经济一片萧条,人口数量剧减,无数城市建筑毁于一旦,也使立陶宛与俄罗斯之间结下了梁子。为了应对俄罗斯的入侵,1569年建立了以波兰为主导的波兰—立陶宛王国,一定程度上瓦解了俄罗斯人的进攻,出现短暂的和平时期。紧接着1618年罗马内战引发了欧洲史上的大规模全面战争——三十年战争。立陶宛因站错了队而成为战败国,沦为战胜国——瑞典和俄罗斯的掠夺品。1772年,俄罗斯、奥地利和普鲁士瓜分波兰,顺带割走了立陶宛的大量土地,就连今天白俄罗斯的首都明斯克都曾是立陶宛的土地,立陶宛也逐渐由一个欧洲大国沦为欧洲小国。在二战时期,苏联两次占领立陶宛,1990年3月11日立陶宛最高苏维埃宣布立陶宛独立,1992年9月,苏联承认立陶宛独立。独立后的立陶宛积怨难消,一直挑衅白俄罗斯。早在白俄因卢卡申科胜任白俄总统而爆发抗议活动时,立陶宛就在后面煽风点火,出钱雇佣白俄民众进行抗议活动。除此之外,立陶宛还趁机伙同波兰在白俄边境举行军演,向其施压。在贸易往来中,俄罗斯有一个位于立陶宛的必经港口,立陶宛利用这个港口从中获取了大量的收入,为此,俄罗斯也不断在寻求新的运输渠道以便绕开立陶宛进行贸易。如果俄罗斯开辟了新的运输通道,这就对立陶宛来说是一个严重的打击。由于中国与俄罗斯关系一直都很密切,秉持敌人的朋友也是敌人的法则,立陶宛自然不会对中国有好脸色。此外,立陶宛独立后加入北约和欧盟,背靠美国德国法国等。当前美国将中国当作是最大的威胁,不断出台各种抵制中国发展的政策,作为美国的忠实拥护者,立陶宛紧跟美国抵制中国,在面对中国台湾问题时,扬言要支持台湾所谓的“自由战士”,还要在台湾设置办事处,增强与台湾的外加关系,这都是在公开挑战中国的领土主权问题。


二、立陶宛首鼠两端,错失“17+1”合作良机



立陶宛在1990年3月11日正式宣布独立,独立后主动寻求与中国的贸易合作机会,中立双方于1991年9月14日建立外交关系。根据立陶宛统计局数据,在中立建交的前十年硕果累累,2010年1至11月,中立双边贸易额5.48亿美元,同比增长25.7%。据华经产业研究院数据,2020年前11个月,中国与立陶宛双边贸易额达到2.0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3.3亿元),同比增长8.3%。从贸易数据总体来看,中国与立陶宛的贸易中,中国长期处于顺差状态,这与立陶宛自身环境和采取的政策有关。首先立陶宛作为一个欧洲小国,与欧盟其他成员相比,立陶宛的国际地位不算突出,致使中国许多企业都不是很了解它,对其投资也会较少。其次,立陶宛工农业发达,对中国出口的产品多是农产品、金属、纺织品等,这些东西在中国存在较强的替代性,不具备优势。第三,立陶宛国内政局不稳定,不利于本国经济的发展。在2003年的时候,就有千人游行要求陷入丑闻的总统罗兰达斯·帕克萨斯辞职。第四,立陶宛采取追随美国对中国敌视的政策不利于中国资本的进入。最后,立陶宛采取各种措施阻止中国资本进入。从出台《国家安全评估报告》将中国定义为“安全威胁”到终止中国企业投资克莱佩达港,同时还禁止立陶宛机场使用同方威视安检设备。立陶宛无视“17+1”机制带来的合作机遇,追随美国抵制中国投资,反过来又借口自身在“17+1”机制中受益太少,得到中国的投资较少,宣布退群。


三、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机制不会因此而解散



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机制自成立以来,一直坚守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理念,呈现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合作特点,在各大领域均取得丰硕成果。据商务部透露的数据,2020年中国与中东欧国家贸易总额首次突破千亿美元大关,达到1034.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658亿元),同比增长8.4%。此外,自2012年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机制成立以来,中国同中东欧国家贸易额增长近85%,年均增速8%,是中国与欧盟贸易增速的2倍以上。其中,中国从中东欧国家进口年均增长9.1%,出口年均增长7.6%。商务部助理任洪斌5月12日在国新办举行的额新闻发布会上指出:2021年第一季度,中国与中东欧17国贸易额达301.3亿美元,同比增长50.2%,超出同期中国外贸增速的11个百分点;中国从中东欧国家进口额达81.7亿美元,同比增长44.7%。同时,他还提到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双向投资规模已接近200亿美元,涉及汽车零部件、化工、家电等多个领域。据统计,中国企业在中东欧国家签署工程承包合同额达54亿美元,增长了34.6%。此外,2020年,连接欧亚大陆的中欧班列成为连接中欧贸易的关键通道,开行1.24万列,同比增长了50%,为中东欧国家在内的整个欧洲大陆送去了防疫物资。


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机制不仅为中方带来收益,也使中东欧国家的经济从中获益,稳步增长。虽然该机制是由中国牵头推动的,但合作共赢才是中方的目的,也是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共同的目标。特别是在疫情肆虐世界的当下,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机制对于欧盟和中东欧国家更是雪中送炭。据英国媒体BBC的报道,在全球遭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的背景下,欧洲与中国的许多贸易交流也受到了冲击。但在中国快速控制国内疫情发展,短暂的经济萎缩后,中国经济开始复苏,成为了全球唯一在2020年依旧实现经济增长的世界主要经济体。欧盟统计局在2月15日对外公布的数据中可以看到,欧盟在2020年的进出口贸易额实际上也受到疫情的冲击,出口贸易总额达到19316亿欧元,同比下降了9.4%,进口总额为17143亿欧元,同比下滑了11.6%。但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对欧盟27国的贸易额却出现了逆势增长的情形。数据显示,欧盟27国在2020年从中国进口价值3835亿欧元的商品,同比增长了5.6%,同时,欧盟向中国出口了价值2025亿美元的商品,同比增长了2.2%,中欧贸易总额达到5860亿欧元(折合约为4.588万亿人民币),同比增长了5.3%。由此可见,17+1机制是符合所有参与国的利益诉求的,不会因为立陶宛的退群而有所改变。

顾虹飞(西安外国语大学波兰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

波兰“新政”及其对外关系


自今年4月以来,波兰的疫情情况已经有了明显的改善,阳性检测率、住院人数和死亡人数均有所下降。随着波兰疫苗推广速度的加快,波兰卫生部长涅杰尔斯基(Adam Niedzielski)近日宣布,政府决定未来三个月将分两个阶段继续放松疫情管控措施。第一阶段从6月6日至6月25日,参加婚礼等公共集会、仪式性活动的人数上限将从目前的50人放宽至150人;允许民众组织举办展会、集市等,但人流密度不得高于每15平米1人;公共交通工具的上座率放宽至75%,但乘客需佩戴口罩。上述措施只针对未接种疫苗的人,接种过疫苗的民众不计算在内。第二阶段从6月26日至8月31日,政府或将于近期公布具体的防疫政策调整。


伴随着波兰近期每日新增感染人数大幅下降,波兰国内经济也逐步恢复。根据欧委会经济及财务事务总司(The Directorate-General for Economic and Financial Affairs, DG ECFIN)的数据显示,波兰消费者通胀预期从2021年3月的53.1点降至4月的46.9点,经济景气指标(ESI)从90.3点升至101.6点,工业信心指数从-16.8点升至-9.2点。此外,根据波兰发展、劳动和技术部(Ministerstwo Rozwoju, Pracy i Technologii, MRPiT)数据显示,今年4月,波兰登记失业人数为105.33万,失业率为6.3%,与上个月相比下降了0.1个百分点,也是自新冠疫情以来,登记失业人数连续第二个月减少。


尽管现任执政党法律与公正党仍然保持优势,拥有议会多数席位,但疫情的爆发也为现任政府继续执政增添了不确定性。原定于在波兰复活节前启动的“波兰新政”计划(Polski Ład)受疫情影响于近日公布,该计划旨在推动后疫情时代波兰的经济复苏。“波兰新政”涉及改革税制,增加医疗卫生领域支出,支持家庭购房政策以及基础设施投资计划,目的是让波兰人提高生活水准,把波兰建设成为更宜居的国家。该计划一经推出,根据Ewybory的民调数据显示,波兰民众对法律与公正党的支持率提升至34%。


在税收方面,该计划将个人所得税免税额度提高到3万兹罗提,或将减少中产阶级的纳税压力。另外,2500兹罗提以下的养老金免于缴税,也降低了90%的退休人员纳税额。在医疗卫生领域,在未来的6年内,将医疗卫生领域的支出增加到GDP的7%,同时将提高医护人员最低工资,特别是年轻医生的工资待遇,并逐步增加专科医生的人数。在家庭方面,计划提出政府将为家庭购房提供支持,同时简化小型住宅建设审批程序。另外,波兰将投入包括价值7700亿兹罗提的欧盟凝聚政策基金(Cohesion Fund)和欧盟复苏基金(Recovery fund)在内的新政基金来推动国家重建和现代化,创造50万个就业岗位,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然而,波兰新政或会在短期内刺激波兰的经济,但疫情的走势尚未可知,如果疫苗的推广或效果出现问题,疫情就会拖延下去,波兰的医疗面临的压力依然存在。这可能意味着政府会维持或重新引入更多的限制措施,从而引发经济复苏的放缓甚至逆转。这也会削弱政府新政的成效,并进一步加剧执政党内部的不确定性。此外,由于新政将增加劳动力成本以及经济活动总体的成本,这将削弱波兰企业的竞争力,并通过刺激需求对进口增长产生压力。


对外关系方面,在波兰外交部长拉乌(Zbigniew Rau)看来,由于波兰的重要战略位置,拜登执政后,波兰对美国而言仍将保持重要地位。在安全上,拜登政府提升了美国对北约的重视,承诺将大力投资并保持北约的军事实力以防备俄罗斯,长期确保美军在波兰的军力部署和轮驻,并扩大美国应对新的、非传统威胁的能力,如网络防御与攻击、太空和公海、人工智能、量子、纳米技术、生物技术等领域的新挑战,同时拜登还呼吁所有北约国家重新承诺履行联盟成员国的责任,推动成立北约-欧盟特别工作组,最大限度协调、集中能力,力促美欧同盟实施共同政策议程。


波兰外交部长拉乌认为,波兰作为美国的盟友,将支持拜登政府巩固波美关系,修复“特朗普冲击波”造成的跨大西洋裂痕。美国对全球事务的参与,其首要任务是重建美国联盟体系的可信度,这些目标与波兰外交政策相吻合。三十年来,波兰一直支持加强美国作为“欧洲大国”的地位,同时加强波兰的防御能力,并希望美国融入欧洲的安全政策。对波兰而言,美国在北约的框架下对欧洲和平的承诺至关重要。


从经济角度来看,中东欧地区在能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及网络空间领域潜力巨大。波兰或将继续支持以“三海倡议”为代表的同美国之间的合作计划,美国政府机构国际开发金融公司(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Finance Corporation, DFC)已批准对三海基金(Three Seas Fund)提供3亿美元的资助。前美国驻波兰大使Georgette Mosbacher曾表示,美国对三海倡议的投资证明美国对该地区及其经济发展的坚定承诺。这是美国宣布对欧洲地区能源投资援助的一部分,该笔资金旨在加强中东欧地区的能源安全,并支持运输投资及数字基础建设。


(注:部分观点摘自波兰国际事务研究所所长Sławomir Dębski教授同波兰外交部部长Zbigniew Rau的访谈,注释略。)



董雪兵、周伟(浙江大学区域协调发展研究中心、“一带一路”合作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中国西部发展研究院):


 中东欧贸易日益活跃,单月进口额同比增长七成

—2021年4月17+1贸易指数解读


2021年4月,宁波航运交易所发布的17+1贸易指数如下:进出口贸易指数报收于259.34点,环比上涨3.26%,同比上涨36.66%;出口贸易指数报收于268.98点,环比上涨3.35%,同比上涨23.03%;进口贸易指数报收于238.28点,环比上涨3.05%,同比上涨87.96%。


2021年4月,我国与中东欧17国家贸易总额为687.81亿元(人民币计价,下同),同比增长26.32%。其中,出口488.83亿元,同比增长13.61%;进口198.98亿元,同比增长74.21%。1-4月,我国与中东欧国家分别实现进出口、出口、进口贸易额2645.95、1916.95、729.00亿元,分别同比上涨36.42%、33.82%、43.78%。对比这些数据可以发现,4月的进口额增幅远高于出口增幅和进出口增幅,也高于1-4月的进口同比增幅,比今年3月的46.64%有了进一步的提升。这表明我国自中东欧17国进口额的增长具有持续性,也表明中东欧经济的显著复苏。


从国家来看,4月我国与波兰进出口额216.48亿元,其中出口184.05亿元,进口32.43亿元,出口额、进出口总额远超过我国与其他中东欧国家的贸易额。在进口额方面,我国自斯洛伐克的进口额在4月份达到48.23亿元,创历史同期新高。除了斯洛伐克和波兰以外,我国自捷克、匈牙利的进口额也超过30亿元。越来越多的中东欧国家对华出口大幅增加,表明我国与这些国家的经贸联系日益紧密,我国强劲的国内需求有力拉动了这些国家的经济增长。


从1-4月的贸易额来看,我国与波兰和捷克分别实现进出口额810.21、442.23亿元,分别实现同比上涨41.44%、23.17%;在我国与中东欧国家进出口贸易中的占比最高,占比分别为30.62%、16.71%。北马其顿与我国进出口贸易增速最快,增幅达到157.96%。此外,1-4月与我国进出口贸易实现同比增长的国家有16个。


从商品种类来看,1-4月,我国出口至中东欧国家的商品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机电及机械器具、杂项制品、纺织品及原料,在我国与中东欧国家出口贸易中的占比分别为53.79%、7.62%、6.67%,分别实现同比增长42.78%、53.58%、-15.61%。我国进口中东欧国家的商品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机电及机械器具、运输设备、贱金属及制品,在我国与中东欧国家进口贸易中的占比分别为34.90%、28.34%、9.77%,分别实现同比增长40.69%、66.46%、41.05%。


我国与中东欧17国的合作领域正由机械、家电、化工等传统领域,向物流、数字新能源、电动汽车等新兴产业拓展。目前,美国以及欧盟领导机构试图将我国排除在欧洲市场之外,并不断对中东欧国家中的欧盟成员国施压,要求它们终止与中国的经贸合作。然而,处于自身经济利益以及国内政治的考虑,这些国家不可能放弃开拓中国市场的机会。随着我国与中东欧国家贸易合作的深入,双方的共同利益点也越来越多。第二届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的举办,将有利于扩大自中东欧国家进口,有助于早日实现今后五年我国从中东欧国家进口1700亿美元以上的商品的目标,也有助于双方企业拓展数字经济、绿色环保、医疗健康等领域投资和创新合作。


域外研究


美国不再是盟友,欧洲不再是西方世界


“欧洲的德国”和“德国的欧洲”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新思维,始于西欧的欧洲一体化发展,体现了德国在欧洲的重要主导作用。而英国脱欧无疑是新世纪以来欧洲政治发展中的重要历史事件,对欧洲区域一体化堪称一次重大挫折,加重了欧洲一体化深化的困境。在新的时代背景之下,时任洪堡大学政治理论教授的赫弗里德·明克勒(Herfried M ÜNKLER)接受了意大利地缘政治杂志Limes的访谈,该访谈被整理成《欧洲不再是西方世界》(L’Europa non è più in Occidente’)一文,从“欧洲中心”的概念出发,论述了德国的“执中之权”的确立和演变,揭示了德国将来的政治动向,对于理解当今欧盟政治社会状况具有启发性的意义。


一、“欧洲中心”概念的重要性



欧洲没有一个没有明确物理界限的中心,具体来说,在欧洲北部,边界不是问题;在欧洲西部,问题是英美的再次联结。欧洲的开放边界在南部和东部。在欧洲南部,主要是法国、西班牙和意大利以及其前殖民地的问题。在欧洲东部,则是经典的德国问题。而“欧洲中心”这一概念的重要性在于它可以联合多元化的欧洲,并通过将不同国家之间的社会经济、政治和宪政上的差异纳入考量有效地防止欧洲大陆上产生离心力。


二、德国“执中之权”的演变



1、1890年至1945年

自近代以来,欧洲的历史一直是争夺霸权的历史。欧洲并没有稳定的联合体,但德国的问题始终存在。在所有的战争中,没有一个欧洲的持久、稳定的联合体不是围绕着德国的。这是欧洲每个大国政治的创伤。德国的问题在于德国在欧洲大陆中心的位置太重要以至于无法确保其与其他国家的力量平衡,但是德国又没有足够大到控制整个欧洲——这也就是所谓的德国的“执中之权”。在1945年战争结束之后,随着德国的分裂,欧洲实际上没有任何中心。


2、1990年至今

随着1990年东西德重新开始沟通,欧洲中心逐渐回到了德国,德国也随之重新掌握了“执中之权”。安吉拉·默克尔(Angela Merkel)基于广义上的地缘政治考量,做出了不让希腊退出欧元区的决定。具体来说,是因为巴尔干半岛长期以来都是欧洲历史上的真正问题,虽然当时在美国的帮助下问题得到解决,但是美国不会第二次支持欧洲。欧洲必须依靠自身力量设法稳定,这也是德国及欧洲通过军队、警察、行政人员和大笔钱介入这个区域以避免地缘政治脆弱性的进一步发展以至爆发延伸至整个欧洲的原因。而2015年默克尔接受难民的决定是和防止巴尔干爆炸类似的另一项决定。


3、英国脱欧的影响

英国脱欧并不影响德国的“执中之权”之位。英国作为一个经济自由的国家离开了欧洲,而德国只能和坚守国家传统的中央集权的成员国(法国及意大利)打交道。在以前,德国可以不受限制地维持在国家民权主义和新自由主义资本主义之间的某种过渡状态。在英国退出之后,德国保持欧洲的平衡将会变得更加困难,欧洲联盟的构造已发生了变化,这对德国来说是不利的。同时,英国退出的事实需要德国重新启动法德轴心,这对德国又是有利的。综上所述,可以说,英国脱欧是政治上的变化,而不是地缘政治。


三、德国如何利用“执中之权”



1、经济上坚持“欧洲的战略自主”

德国打算保留其社会市场经济模型,不仅因为自身经济发展的需要,还在于其确立的政治目标。德国政治的第一要务是保持欧洲团结,同时以德国为基础或标准在欧洲建立一个共同的福利国家。欧洲应更加关注自给自足的空间,即在整个欧洲而非单个的欧洲国家/地区生产。这也是默克尔总理的“欧洲的战略自主”准则。只有欧洲保持团结并且不瓦解成单独的部分,欧洲才能成为可靠的行动者。


2、军事上保持均衡发展

一方面,德国希望在欧洲发挥领导作用,另一方面,德国的发展又受到美国及北约在欧洲的军事介入的限制。考虑到欧洲大陆的权力结构,美国在欧洲的军事存在是必要的,对于欧盟来说,既要使这种存在逐渐多余,同时又不让德国像过去一样成为问题。这是欧盟必须面对的问题之一:在没有美国作为安保人员的情况下,如何实现一个平衡的欧洲?

目前而言,德国不能大肆发展军事实力,因为一旦如此,德国联邦国防军将成为欧洲最大、最昂贵的军队,这也会改变欧洲的权力结构,导致德国重新陷入和俄罗斯的军备竞赛中,而且,即使发展了军事力量,德国也难以获得完全的指挥权。只有当法德建立互动并产生服从单一命令的确定性时,欧洲的核武器才能真正发挥威慑作用。虽然法德还未如此团结,但美国对欧洲的严厉态度将大大加速法德关系的发展。


3、国内民粹主义的新挑战

民粹主义者是“执中之权”的致命弱点。民粹主义是欧洲的问题,也是德国的问题,但在德国这个问题不那么严重,这就是因为德国的中心性。欧洲已经在雅典、罗马出现了民粹主义政府联盟。但是,如果这样的联盟到达柏林,那将是欧洲的终结。

德国另类选择党(另选党)(AfD)是缩小政治回旋空间的党派。现在的问题在于,德国一方面要在欧洲发挥调解器的作用,另一方面也不能在欧洲的谈判中作出太大的让步而为另选党赢得更广泛的支持。这显然是德国在欧洲的角色的脆弱性。


4、欧洲已不再是西方世界

西方是用来指代美国、加拿大和西欧的概念。即使特朗普不在11月重新当选,西方也不会再以其旧形式存在。欧洲和美国不再是盟友关系,欧洲也只是美国的阿富汗战争的战略中心。中国、俄罗斯、美国对欧洲的攻击恰好也是对欧洲重要性的认可,欧洲在国际政治上逐渐被视为一个严肃的参与者。

默克尔总理的政治时代即将结束,德国将继续奉行亲欧洲的政策,需要考虑的问题是谁来接替她的位置,同时德国也许会考虑将巴尔干地区的一些“候选”国家/地区加入欧盟,联邦制将是一种重要的方式。


关于德法关系,德国目前对马克龙政府很不信任,因为马克龙背后不存在传统意义上的政党-他们的政党制度瓦解了,而民众比政党更具有流动性,更灵活。所以德国目前的方向仍然是:巴黎比罗马更重要。但是,如果巴黎失败,罗马可以再次扮演更强大的角色,或者在将来也会有柏林-巴黎-罗马联盟的出现。

(编译 吴珂珂)



德国“工业4.0”与第四次工业革命


2021年3月29日,德国《法兰克福汇报》刊登了一篇德国国家科学与工程院前院长亨宁·卡格曼(Henning Kagman)

和德国人工智能研究中心前主任沃尔夫冈·瓦尔斯特(Wolfgang Valster)合写的文章,题为《十年工业4.0》,现将

全文翻译并摘要如下:


一、概念的提出


我们的原创文章《工业4.0:依靠物联网走向第四次工业革命》发表于2011年4月1日,也就是在当年的汉诺威工业博览会即将开幕之际。这一理念是我们和沃尔夫-迪特尔·卢卡斯(Wolf Dittle Lucas)一同提出的,他现在联邦教育与研究部担任国务秘书,从政策的提议者变成了政策制定者。当时离金融危机爆发没过多久,我们希望以雄心勃勃的未来项目为抓手,通过提高转型能力和资源效率把德国经济变得更有韧性和竞争力。我们的主要思想是:把虚拟空间和现实空间连接在所谓的“网络-实体生产系统”中,以便利用数字化的进步建设下一代工厂——我们在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的工业应用方面已经这样做了。这一理念在技术层面上很有趣,但只在专业圈子内产生了影响,我们的“工业4.0”概念确切地表达了这个目标。


二、概念的传播


我们得到了强有力的政治支持。安格拉·默克尔总理在2011年4月3日汉诺威工业博览会开幕式上致辞时就即兴谈到了“工业4.0”这个新说法。另外,这个说法也受到了经济届、工会以及其他工业国家(这一点非常重要)代表们的重视。制造业帮助德国成功挺过了2008年的世界金融危机,我们关注这一经济领域意义重大。我们认为这涉及第四次工业革命——这种观点引起了广泛关注。


“工业4.0”的概念迅速传播,今天在全世界就像“幼儿园”和“高速公路”概念那样容易让人联想到德国。“工业4.0”如同热门的出口产品,得到了全球经济界、学术界和政界的关注和认可。这是我们在高科技世界又将一个原子德国的创新理念推向国际。在此之前,新的理念常年主要来自美国和亚洲。


三、概念的应用


草图已经绘就。把人、智能主体和机器互联起来,应用以服务为导向的架构,将来源不同的业务和数据编排成新的业务流程——所有这些将带来新的机会。“工业4.0”是基于数据的价值创造的基础,是创新的业务模式和组织形式,但也为能源、健康和电动汽车领域提供新的解决方案。这一愿景极具说服力,因为人们预期它会带来重大经济和社会进步。


经济方面,它首先是将预先设定结果的传统自动化转变为实时对用户需求变化和意外干扰做出回应、能自动学习和调整的机器和环境。由此也带来大规模生产转向定制生产,即在价格方面更有竞争力地制造差异化的定制产品。


社会方面,它的重点是构建社会伙伴关系。因此,得以密切地参与整个生产过程,并发挥建设性作用。重要的是以下三点承诺:改善人机协作而不必担心失去人的控制能力;通过“近岸外包”创造就业岗位;借助身体和认知协助系统帮助老人和残障人士参与劳动。


生态方面,资源和能源效率从一开始就是核心目标:“工业4.0”拥有建立循环经济、使经济增长与资源消费脱钩的潜力。“工业4.0”把人置于核心地位,此外还考虑了社会和自然环境。


“工业4.0”理念取得成功,主要得益于社会中流砥柱的广泛支持。我们表明,如果我们能有效团结经济界、学术界和工会的力量并提供相应的平台,就能共同推动国际潮流。“工业4.0”设定了这样的标准:一个在高端研究中首先出现的产品能以多快速度从企业和工业界脱颖而出,并在工会的积极陪伴和支持下帮助德国这一经济和创新基地带来成功。今天,“工业4.0”是联邦政治界的优先议程——过去十年,有1000多个联合项目、1万多场会议和10万多项出版物致力于在技术上落实这一理念。


今天,在一些现代化的工厂中,物联网和以它为基础的“网络-实体系统”已经成为现实。机器、工具、工件和技术工人的互联性在工厂中也取得了长足进步。机器改造工作也在持续进行中,它们配备了价格划算的新传感器和无线配件等数字装备。越来越多的生产过程(例如质量控制)能通过多个传感器得到实时监控。


四、未来发展前景


根据大流行中的经验,我们必须制定解决方案,以避免供应链的断裂或因短期人员短缺而导致的生产停顿。“居家办公”技术在这里几乎无济于事,我们更需要所谓的“家庭工作台”让下列做法成为可能:通过远程访问网络-实体系统甚至通过物理化身进行远程操作,让工厂设备的移动控制、维护和维修成为软件解决方案。


下一步是什么?六个新的大趋势将对未来10年的发展产生决定性影响:工业人工智能、边缘运算和边缘云、工厂中的5G团队机器人技术、自主内部物流系统和“Gaia-X”倡议致力打造的可信赖的数据基础设施。


例如,借助工业人工智能,生产数字化的第二波浪潮即将成为可能。让所有生产数据和供应链数据都可以通过云系统进行数字化和移动化访问的第一波浪潮在很大程度上已经结束了。现在可以通过人工智能系统实时分析这些数据并根据相关情况对其进行解释,以便将其积极地运用于新的价值链和业务模型。


“工业4.0”的大多数挑战都是跨境的,需要国际合作。与此同时,我们必须保障我们的数字主权,并在国际上更广泛地分享我们的知识、经验和最佳实践。在某些情况下,其他国家会因为不同的政治制度或文化而喜欢采用不同的解决方案,但是,我们的答案只能是基于我们自己的价值观的自决和开放合作。


“工业4.0”的潜力远远没有被用尽。因此,我们决不能在第四次工业化革命的下一阶段放松研究和创新。我们尤其必须投资于作为数字化第二波浪潮的工业人工智能,在这个过程中,软件和硬件组件的互操作性起着决定性作用,尤其是为了确保德国中小企业和初创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同时也确保欧洲的技术主权。


标准、规范和证书是可互操作解决方案的决定性驱动力。德国必须在这样的可出口产品方面扮演先锋角色:因为使用的人工智能技术具有可信赖性和透明性,且相关的解决方案具有安全性和灵活性,这些出口产品可以确保高度的社会接受度。这方面的重要推动力是2020年12月提出的首个全面的人工智能标准化路线图。最后,德国作为领先的工业供应商必须在加强数字主权和为全球市场提供可信赖且有弹性的解决方案之间寻求平衡。


对于未来的工业价值创造而言,即使在下一立法会议任期内也迫切需要在联合项目和平台的层面上进行紧密合作,对于“工业4.0”的下半程来说,我们除了需要技术创新外,还需要政界、工会和公民社会的支持,才能持续地收获发源于德国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成果。

 

(翻译 吴改)

各国形势跟踪

希腊

据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报道,希腊常驻北约代表斯皮罗·兰布里迪斯(Spiros Lambridis)6月14日表示,即使其他国家在重新考虑与中国的关系,希腊也不会停止和中国之间的经贸合作。

兰布里迪斯在接受CNBC采访时说:“我们在战略上为我们自己的国家选择最好的可能性,当然这会是在我们对主要组织,即欧盟和北约的义务范围内。因此,我们加入了‘一带一路’倡议的具体项目,而不是与其他国家结成战略关系。当然我们也不会仅仅因为其他国家退出‘一带一路’倡议,就跟着退出。”

兰布里迪斯表示:“如果我们通过分析发现,这种关系存在威胁,我们将重新进行考虑。但目前为止,我们得到的是健康的关系和合法商业合作带来的好处。”

 

爱沙尼亚

波海新闻社6月10日报道,爱沙尼亚政府周四批准了一项命令,放宽遏制冠状病毒传播的跨区域限制措施,并从6月11日(星期五)起取消所有关门时间要求。

政府发言人表示,由于新冠疫情有所改善,原定于6月14日生效的放宽室内外活动和餐饮服务场所限制措施,提前到6月11日实施。

从6月11日起,餐饮服务场所举办的室内外活动和饮食服务将不受关闭时间限制。从6月14日起,在保证参赛者感染安全的前提下,允许举办大型活动。

从6月11日起,允许开展塔林-斯德哥尔摩-塔林休闲旅行,但旅客须了解瑞典有关的疫情限制措施,另一方面,如果瑞典每10万居民冠状病毒阳性率超过150,返回爱沙尼亚的旅客将须执行自我隔离要求。

从7月1日起,将允许24小时内访问爱沙尼亚游客免于自我隔离,前提是在抵达爱沙尼亚前72小时内进行了核酸检测或在抵达爱沙尼亚前24小时内进行了抗原RTD测试且结果为阴性。康复的新冠患者、已接种疫苗或被享受接种疫苗同等政策的人无需接受检测。12岁以下的儿童也免于检测。此外,来自低感染率国家的人不需要接受检测的现行规定继续有效。

乘坐游轮抵达的游客,以及从赫尔辛基或斯德哥尔摩出发的一日游游客,乘坐飞机、巴士或汽车来爱沙尼亚一日游的游客,也可以在爱沙尼亚停留长达24小时。

所有放宽措施都是在爱沙尼亚冠状病毒传播风险已降至中等或黄色水平的前提下确定的,而且要确定爱沙尼亚过去14天每10万人感染率呈下降趋势,感染指标、住院率指标和其他卫生保健系统压力指标也在下降。

 

拉脱维亚

据土耳其《每日沙巴》6月9日报道,拉脱维亚将成为第二个购买土耳其制造TB2攻击无人机的北约成员国,这些无人机在该领域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功。

由拉脱维亚副总理兼国防部长阿蒂斯·帕布里克斯率领的代表团于6月7日抵达土耳其,讨论在国防和军事工业发展方面的进一步合作。代表团参观了土耳其无人机制造商拜卡尔马基纳在首都安卡拉的研发(R&D)和生产基地。帕布里克斯在回复拜卡尔的一条推文时说,土耳其工业在研发方面拥有世界最高标准,作为北约的盟友,我们非常重视这一点。

 

罗马尼亚

Romania-Insider 6月14日报道,罗马尼亚总统克劳斯·约翰尼斯颁布了一项法案,为罗5G网络软件和硬件供应商的许可设置了严格的条款。通信运营商将只能在其5G网络中使用由总理根据最高国防委员会(CSAT)意见批准制造商提供的技术、设备和软件,并决定将电信运营商更换无执照组件的期限从5年延长至7年(核心设备5年)。该法案上个月在众议院通过,除了激进党AUR代表弃权外,其余政党均投票通过。在参议院只有AUR的议员投票反对该法案,声称该项目没有通知欧盟委员会,因此不符合相关欧盟法规。根据5G法,要想参与罗马尼亚的5G电信网络建设,公司必须满足几个条件,包括不受缺乏独立法律体系外国政府的控制;股权结构透明;没有不道德公司行为的历史;受制于法律体系,推行透明公司行为等。

 

保加利亚

保电信公司Telenor表示将在保正式推出5G网络。保国内已有60多个城市开始5G服务运营,包括首都索非亚、沿海城市布尔加斯和瓦尔纳、第二大城市普罗夫迪夫和其他大城市以及海滨度假胜地。该公司将提供5G固定无线服务,并计划在2022年中期前迅速扩大网络覆盖范围,成为5G覆盖和网络质量方面的领先企业。

 

捷克

自6月15开始,捷克逐步放松防疫管制措施,学校课题不再要求佩戴口罩,休闲、娱乐场所可以有条件开放营业。

捷克卫生部长Adam Vojtěch表示,将承认接种俄罗斯人造卫星 V 疫苗或中国国药集团的疫苗,这些疫苗已经提供给匈牙利、塞尔维亚、斯洛伐克的人们使用。由于新冠疫疫情引发经济危机,德国汉莎航空在波兰暂停XEOS公司的运营。

 

波兰

波兰XEOS公司位于下西里西亚省的Środa Śląska市。在新冠疫情期间,大量航班暂停导致修理航空发动机的需求明显减少。根据德国航空的说法,XEOS公司暂停运营并开始重组。

XEOS公司投资项目于2016年完成,总值达到10亿兹罗提。多年来,XEOS公司为汉莎航空提供了修理服务和专业飞行员的聘用。

  

斯洛伐克

从6 月 21 日开始,斯洛伐克大多数地区转为中低风险区。同时,专家委员会将讨论在大流行后修改 COVID-19预警机制的可能性。特伦钦区最早将于 6 月 17 日将其颜色从红色变为黄色,尽管根据当前 COVID-19 风险的新区划分始终从本周初开始实施。斯洛伐克共和国政府在今天的会议上就此作出了决定。中低风险区将逐步开放防疫政策。

  

塞尔维亚

6月14日鉴于近期新增确诊病例大幅下降,塞政府决定进一步放松防疫措施:

所有零售店工作时间不受限制;户外开放的餐饮设施营业不受时间限制,凌晨1点须关闭音乐,室内开放的餐饮业可营业到凌晨1点;允许体育比赛带观众进行,开放式体育馆允许进入50%的观众,室内的体育馆可容纳30%的观众;允许毕业典礼、婚礼等庆祝活动,室内外人数聚集上限是500人。此外,6月14日,塞尔维亚和匈牙利之间的3个边境点重新开放,自去年9月以来,匈牙利与塞尔维亚接壤9个过境点关闭了6个,现在共有6个边境点允许通行。

塞尔维亚共矿业和能源部宣布,紫金矿业申请的铜金矿“Čukaru Peki”建设采矿设施和采矿工程获批。该项目预计 2021 年第四季度投产,随着新矿的投产,产量从目前的 5% 提升到 18%,塞尔维亚将成为欧洲第二大铜生产国。


北马其顿

北马其顿举行仪式,将俄罗斯著名建筑师设计的部分栅栏归还塞尔维亚,达契奇表示“这是一种真诚的友谊姿态”。

德国欧洲部长迈克尔·罗斯在对斯科普里进行为期两天的访问中,为北马其顿 6 月的入盟谈判带来了新的希望,称欧洲希望在巴尔干地区取得“确信的成功”。

在 6 月 22 日欧盟理事会开幕前不到一周,北马其顿和保加利亚正在加紧外交活动,因为他们的历史争端可能会取得突破,这将允许北马其顿开启加入欧盟的谈判。

保加利亚去年阻止了北马其顿入盟谈判的开始,理由是在历史、语言和身份认同方面存在争议,并坚称这些都源于保加利亚。斯科普里一再重申,它不能在民族认同等敏感问题上妥协。

但自本月初以来,两国在布鲁塞尔的支持下,重新努力实现可能的突破。

北马其顿的领导人正前往邻国保加利亚探索争端的可能突破,这将促使索非亚在斯科普里加入欧盟谈判开始时解除封锁。


阿尔巴尼亚

据报道,当地时间6月14日,阿尔巴尼亚议会书面提请本国宪法法院解除总统梅塔的职务。

 阿尔巴尼亚议会曾在6月9日以104票支持、7票反对和2票弃权的结果通过了解除总统梅塔职务的决定。阿尔巴尼亚议会中由一些执政党议员组成的一个专门调查委员会认定,在今年4月25日议会选举之前和期间,梅塔的言行严重违反了阿尔巴尼亚宪法的相关规定。

梅塔本人此后曾否认议会对他的指责,并表示自己不会辞职,要继续履行总统职责,直到明年7月22日结束任期。

根据阿尔巴尼亚现行法律,在议会将解除总统职务的正式文件送达后,宪法法院需要在三个月内就是否解除总统职务做出裁决。

据6月15日报道,自当天开始阿尔巴尼亚公共卫生机构已经将户外聚会人数的上限从10人扩大到50人。

另外,自7月1日起,阿尔巴尼亚全国宵禁的时间也从原来的每天23时至次日6时,调整为0时至6时。与此同时,足球联赛、戏剧和文化演出,以及大型会议等也被允许举办,并面向观众开放,但是到场人数不能超过最大容量的30%。

 

本信息专报由中国—中东欧国家智库网络团队提供

课题组负责人:鞠维伟

课题组团队:鞠维伟、贾瑞霞、马骏驰、韩萌、陈思杨、刘江鸿

审核:鞠维伟、刘江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