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欧疫情报告与评估(2021年07月29日)

【疫情大数据】



 

 

 

 

【专家观点】

徐坚(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

 

如何深化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机制

    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机制成立9年多来,在开拓中不断进取,取得了确实有目共睹的成绩,但是在合作中也不断的遇到一些问题和挑战。政治方面需要面对欧盟的疑虑和猜忌,经济方面要解决贸易逆差等问题。然而实践证明,只要我们妥善应对,积极化解,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机制还是能够不断向前推进的。

当前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面临的最大问题和挑战,就是政治因素、意识形态色彩在合作中上升。现阶段也是机制成立9年多来,形势最为复杂的一个时期,具体表现在几个方面。

第一,一些国家把中国视为安全威胁或者挑战,比如像波海三国、捷克、斯洛伐克。这些国家把中国列为安全威胁,罗马尼亚总统曾经说过中国是威权国家,波兰总理把中国视为长期的威胁等等。

第二,一些国家以安全为由,弃用中国的设备,撕毁和中国企业达成的合作协议。目前已有11个国家加入了美国清洁网络计划,放弃使用中国5G的设备和技术。比如,罗马尼亚废除了和中国公司核能合作的协议;捷克把中国核电企业排除在捷克建设核电站的名单之外;立陶宛放弃在机场使用行李检测设备(设备来源于中国的清华同方品牌)。

第三,少数国家公然触碰中国的红线,涉及中国核心利益。比如,捷克参议长、布拉格市长去台湾访问;立陶宛宣布在台湾设立代表处;捷克、立陶宛议会都通过了所谓“涉疆议案”;波罗的海三国为首的21个国家组成了所谓的“媒体自由联盟”,签署联合声明,对香港的苹果日报停办表示严重的关切,插手香港问题。

第四,立陶宛宣布退出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机制,对我们合作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众所周知,中国和中东欧国家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尽管如此,9年前我们和这些国家一起共同建立了现有的合作机制,超越意识形态的不同,超越政治制度的不同。多年来,所有国家聚焦务实合作,几乎没有人拿政治问题,拿制度上的差异,拿意识形态的问题来做文章,所以总体来说,务实合作推进得是比较顺利的。但是,特朗普上台之后情况就发生了变化,在他执政时期,攻击和摸黑中国共产党、中国的社会制度,并对中国实行全面的打压政策。特朗普本人,还有蓬佩奥也亲自访问中东欧,恩威并施,要求他们站队。拜登上台之后尽管在对华处理关系上手法上有所不同,但是遏制中国的政策确实没有改变。他组建民主价值观的同盟,继续企图围堵中国。比如说布林肯国务卿6月份在布鲁塞尔会见了阿尔巴尼亚的总理,签署了移动通讯设施基础设施这方面的备忘录,把中国的5G设备也排除在外,进一步强化了特朗普时期发起的清洁网络计划。

    欧盟和美国相比,在对华认知、对华政策、处理对华关系上,虽然有着明显不同,但是他们的价值观是一致的,都把中国视为制度性的竞争对手。除此之外,中东欧地区可以算是欧盟的势力范围,欧盟并不希望域外的国家和地区,包括中国来染指。尽管这些年欧盟没有对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机制公开发表担忧疑虑,但是他们内心的疑虑是没有消除的,所以肯定不希望中东欧地区深受中国影响。所以,长远来看,中国和中东欧国家的合作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可能会面临更为复杂的局面。

在这种形势下,中国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应对:

第一,保持政治定力,同时把握斗争策略。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机制是由不同国情的国家组成的跨区域的合作平台,存在和出现不同的看法、认知和做法都是正常的,不必过多担忧,应该加强信心,要对中国的感召力,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机制的吸引力充满信心,按照既定的目标继续推进合作机制。同时,要认识到出现这些问题的始作俑者是美国,中东欧国家有些是不得已而为之,有些是为了抱大腿表现自己,比如立陶宛。中方应该分清主次,分清主动和被动,核心和非核心利益,视情做出反映。对于涉及核心利益的问题要坚决的维护,对一般问题不予纠缠,对挑头的进行必要的斗争,对其他国家可以阐明立场。目的就是要达到团结大多数,避免落入美国破坏中国与中东欧合作的陷阱。

第二,牟定务实合作,争取获得更多成果。这些国家与中国合作,最主要的目的是发展经贸,所以中方应继续在这方面加大投入。2020年2月,习近平主席提出了一系列的倡议,进一步增强了这些国家的获得感的信心,只要我们积极推动经贸务实合作,探索新的合作契合点,让各方有更多的获得感,合作就一定会不断向前。

    第三,加强人文交流,扩大民意基础。良好的国家关系是靠良好的民意基础来支撑,我们在人文交流方面做了很多事情,而且确实也取得了很大成绩。比如波兰,意识形态色彩很浓,但是对中国文化还是很喜爱的,包括在疫情中相互同情,相互支持。尽管这些年美国污名化中国,西方媒体也对中国进行大量不实报道,但是中方在中东欧国家友好的民意基础依旧存在。3月份欧洲一家民意调查机构对10个中东欧欧盟国家进行抽样调查,民调显示,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分别有30%和25%的人对中国有好感,58%和41%的人不认为中国是威胁。

第四,智库应积极建言献策,当好参谋助手。但在建言献策、反映情况的过程中,必须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不唯上,不跟风,只唯实,全面真实的反映情况,并提出建议和堪舆,为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发展做出贡献。

 

于今(东中西部区域发展和改革研究院院长):

 

深化中国与中东欧合作的建议

——中波智库合作为例

 

20212月,习近平主席在北京以视频方式主持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峰会并发表主旨讲话强调,中国愿同中东欧国家顺应时代大势,实现更高水平的共同发展和互利共赢,携手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合作已经走了九个年头,中国与中东欧国家机制从初创到壮大,随着中国对外合作的广度、深度提升,随着全面深化改革和高质量对外开放迈进新阶段,显示出旺盛的生机与活力。

基于今天的主题,我想谈两个方面,首先是一个建议,其二是如何发挥智库的积极作用。

关于深化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进程中需要注重的相关建议有五点:

首先,明确在已经达成的相关协调与合作,建立相应的评估机制,以及行动机制与保障机制的构建。虽然我们提了很多次了,但是评估、行动与保障机制一直没有推动起来。

第二,推动深化合作有效实施背景下的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物联网建设。中东欧国家间包括互联网、物联网在内的数字通信网络并不均衡的问题,这恰恰是中国中小科技企业的优势。

第三,深化合作有效实施背景下的市场经济国家地位认可的立场协调。

第四,推动中东欧国家在国内合作省市从沿海地区向中西部省市转移。                        

今年6月,我院与贵州财经大学签订服务高质量发展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共建智库研究平台,其中包括共建波中一带一路联席会罗中一带一路联席会中国+维谢格拉德集团智库联盟、中国+黑海经合组织智库联盟等多双边贵州基地,共同举办中国+维谢格拉德集团智库与贵州发展对话论坛、中国+黑海经合组织智库与贵州发展对话论坛,合作开展贵州发展与中国-中东欧、一带一路等一系列的一揽子计划

为什么在贵州,我们选择了广西、贵州、云南这三省,还是研究了很久的,贵州是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革命的圣地。十八大以来,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翻天覆地的成就,经济增速连续十年位居全国前列,经济总量从2011年的全国第26位上升到2020年的第20位,创造了赶超进位的黄金十年,被习近平总书记赞誉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大踏步前进的一个缩影。还有两个关键因素,一个是少数民族地区,一个是生态文明示范区,这两个因素比较符合讲好中国故事以及国际传播。

我们从中央给浙江等省的定位,以往的中东欧合作省市是沿海地区,贵州省很多因素是浙江不具备的,所以认为可以往贵州倾斜。

第五,深化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国际职业教育合作。

十四五期间,中国职业教育与培训的挑战,为了解决高技能工人的短缺问题,中国可以借鉴中东欧国家的经验,设计一种新的人力资源形式,包括重点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我们和波兰智库合作研究团队发现,阻碍中国职业教育与培训发展的重大挑战如下:职业教育与培训的课程设计狭窄,与工业的对接薄弱;职业教育与培训在公众心目中的地位很低;职业教育与学术教育之间存在结构性障碍;雇主的需求与毕业生的能力之间存在不匹配;需要制定职业标准和资格制度等等因素。

2019年,中国教育部正式确定,2020年可以允许各国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开办理、工、农类高等大学或者职业学校,可以独立办也可以联合办。十四五期间中国准备在推动教育现代化方面有十项具体措施。这些都有利于推动我们国内重点院校引进中东欧国家的知名学者,同时,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开放对于深化中东欧合作、推进的国际教育合作包括产学研协作是一个巨大促进,建议加强双方在工业加工、新兴电子专业、新兴高精密机器人专业、无人控制专业等方面的教育合作;以及建立职业教育网络联盟和战略互动机制。

第二部分谈谈如何积极发挥智库的作用。

我院一直坚持不断开发国际合作项目,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本世纪初,我院多次应邀参加中央对外联络部等举办的外事对话。2013年,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达成智库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同时,与欧美高端智库的合作也颇有成效。我们与波兰等中东欧国家智库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2014年,我院和波方智库,在中国驻波兰大使馆的支持下,在华沙共同主办了“新丝绸之路研讨会”,帕夫拉克总理、徐坚大使先后致辞,我做了“一带一路”政策内涵演讲。随后,双方召开中波智库2014华沙对话,这种对话机制一直延续到2020年。

另外,2018年,我院与罗马尼亚前总理蓬塔担任主席的黑海经合项目基金会共同在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成立罗中一带一路促进联席会,蓬塔任联席会共同主席。双方共同发起中国+黑海经合组织网络智库联盟,智库联盟为先导,进一步优化中国与中东欧国家智库、与黑海经济合作组织智库的相关协调与合作。

2018118日,中国+维谢格拉德集团智库联盟对话波中一带一路联席会” 中方对话基地 中国+黑海经合组织智库联盟对话基地在北京挂牌

通过上述智库联盟对话会议机制平台,进一步优化中国与中东欧国家智库的相关协调与合作,借助智库联盟,更为有效地向中东欧国家展示一带一路倡议的落实与对于中东欧国家的收益。进而实现依托中国与中东欧国家智库合作为基础的中欧智库合作架构,对推进中欧智库合作提供有效助力。从中欧智库合作出发,全面推进中国与欧盟关系的发展,进一步发挥智库配合外交战略所具有的积极作用。智库是创新的根源之一,智库间的国际合作以协同为基础,将促进我们的创新得以有效整合与提升,这些是我们推进全球治理公正合理模式的重要基础所在,进而能够有助于建立平衡普惠的发展模式。

 

柯静(北京外国语大学欧洲语言文化学院院长):

 

新文科背景下巴尔干国别区域研究

说到巴尔干研究,大家想到的碎片化、战乱、民族主义这些负面的词汇。巴尔干研究的内涵和外延是什么?作为一个研究领域,何时起源的,经历了哪些历史演变,目前有主要哪些问题,研究价值何在,这些都是从事巴尔干研究都是必须要了解的。

巴尔干作为一个地理名称,曾经是会和东南欧概念并用的,但两者所指称的地理范围往往并不一致。目前巴尔干地区并没有严格统一的界定,既有政治上的界定,也有文化上的界定。通常现在国际上学界把阿尔巴尼亚、希腊、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前南独立出来的6个国家以及土耳其欧洲部分视为巴尔干地区。巴尔干最早出现在15世纪文献中,作为一个称谓,最初只用来代指保加利亚横纵东西的一个山脉,后来在19世纪用来特指巴尔干半岛, 20世纪,尤其是一战以后,巴尔干蕴含了更多的政治色彩和文化偏见,因此它的内涵和外延一直是在不断变化当中的。

近代以来,西方对巴尔干地区的关注体现在18世纪后期很多对巴尔干语言、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研究。他们对巴尔干研究的原因包括了19世纪历史语言学的兴起、浪漫主义者对希腊古典文明的追寻以及西方考古学的兴起等等,但都离不开当时的历史背景和现实考量,其中最重要的因素还是奥斯曼帝国的衰落和当时世界秩序的重构。例如,1878年奥匈帝国在奥斯曼默认下实际占领波黑,为了深入了解巴尔干,加强其在巴尔干的殖民统治和影响力,于1904年在萨拉热窝建立了首个巴尔干研究院,具有明显的政治目的。而在巴尔干地区以外,德、法、英、美19世纪后期和20世纪前半建立针对巴尔干地区的研究机构,均有鲜明的时代背景和政治性。

新文科建设的提出主要是对新时代需求的一个回应。它有战略性、创造性、融合性、发展性等一些新特征,能够体现当前国别与区域研究的价值所在。近些年,中国的巴尔干国别区域研究,从招生规模和层次、巴尔干国别区域研究中心开设的数量、以及相关研究的质量等方面看,都有显著的提升,并为服务国家战略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在学科建设方面,同西方还存在着较大差距。在新文科背景下提升巴尔干研究水平和服务国家发展的能力,我们要立足巴尔干国家语种教学齐全的语言优势,深入对巴尔干国家和地区的研究,开展实地调研,提供高质量咨政服务,另一方面还应把语言优势转换为“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通过优化课程设置,将中国文化、中国历史、当代发展融入到课程之中等方式,为中外人文交流和文明互鉴提供人才支撑。同时,加强学科融合发展和跨学科学术平台建设,加大国内外巴尔干研究学者的交流合作,选好研究课题,分享中国学者视角,提升中国学者在全球巴尔干研究领域的影响力,力争在理论创新方面有所突破。

 

简军波(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中欧关系研究中心副主任):

 

中国与西巴尔干地区合作的领域与面临的挑战

 

    巴尔干地区跟其他中东欧次区域相比具有特殊性,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该地区国家在整体上对华友好,这个跟其他一些中东欧国家有些差异。从地区角度来讲,中东欧地区总体是向西看的,但相对来讲,西巴尔干这个地区对华几乎是最友好的。

    第二,在地理上它处在亚洲、北非、欧洲腹地的连接处,所以地理位置上来讲跟其他中东欧国家不一样,整体上都位于中国“一带一路”沿线上。

    第三,该地区是一块大国争夺的地区,属于地缘政治竞争很激烈的地区。

    第四,在地理位置上处于欧洲边陲地区,虽然在很多问题上是向欧盟看齐的,但是有些问题也有自己的独立性,跟其他中东欧国家不同。

    这四个特点就决定了西巴尔干地区在中国-中东欧国家关系当中所处一个特殊的地位,我国和这个地区的合作关系可以推进“一带一路”倡议,能够巩固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机制。

   巴尔干地区国家很少发生反华事件,所以我们能够加强跟他们的合作,推进中国—中东欧合作机制外,也有利于强化中国和欧洲的关系。这个地区除了克罗地亚是欧盟国家,其他成员正在紧锣密鼓想加入欧盟,如果能成功加入的话,我国加强跟西巴尔干国家关系也是在加强深化未来中国和欧盟的关系。因此西巴尔干国家虽然相对弱小,但在中国和中东欧国家关系中有着特殊的意义。一、合作的领域

 就合作领域来看,现实中还是以经贸为主,在经贸关系中主要还是以我国承建工程项目为主,中国在中东欧地区基建工程大约一半是在西巴尔干地区,在西巴尔干又是以工程项目为主、投资为辅。工程项目中又是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主。

    投资其实也是以基建为主,也包括一些重工业,这主要是在塞尔维亚,其他地区的投资大部分都是基础设施建设。所以这是经济合作的重点,以交通建设为基础的基础设施建设,这是重点,但也是弱点。

    中国同西巴尔干国家合作领域在这个基础上有很大的扩展空间,特别是精准对接。现在我们主要是搞工程项目,其实还有很多贸易投资领域是可以加强的。西巴尔干地区有自己的资源优势,贸易禀赋优势。比如说西巴尔干地区每个国家的旅游资源都很丰富,旅游业在他们经济发展当中占各自GDP20%左右,这是很高的比例。所以像克罗地亚,一到旅游季新冠肺炎疫情控制不住,跟旅游业的开放是息息相关的。去年5月份的时候确诊病例已经降到个位数了,后来到6月份的时候,马上上升到一天一千、两千例,这跟旅游业开放是直接相关的,也反映了旅游业对这些国家至关重要。

    旅游业是我们可以加强合作的,他们那边很多旅游业的基础设施其实不太好,像克罗地亚酒店不很足,酒店设施条件相对有提升空间,民宿很多。还有他们的葡萄酒、奶制品、橄榄油等,这些产品的品质不差于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的品质,这方面我们可以进行更多的合作,进行精准对接。其他方面,比如说文化交流等等,包括媒体、汉语教学合作等,还有很大的合作空间。

    我认为与西巴尔干的文化交流不足,孔子学院数量有限,但这些国家对汉语教育的需求是很大的,但是我们孔子学院扩建和推广汉语教学有很多政策框框,限制了语言交流合作。但这些问题应该是可以解决的。西巴尔干国家的人对中国文化还是很感兴趣的,不像西欧。我们在那边有若干文化中心,还有媒体,但还需要发挥我们这些机构和人员的更大作用。

二、合作面临的挑战

    第一个是来自欧盟方面的压力。比如欧盟一直认为我们与包括西巴尔干在内的中东欧的合作是分裂欧洲,破坏欧盟规范的影响力。例如中国在波黑修建图兹拉火力发电厂,被欧盟指责违背绿色规范。还有一个所谓“债务陷井”的问题,欧盟说巴尔干国家与中国的合作会带来债务问题,尤其对我国路桥公司承建的黑山南北高速由优先段建设关注度很高,指责我国贷款提升了该国债务,会损害该国的主权云云,在国际舆论上给中国带来负面影响。

    第二个是欧盟和美国的限制和破坏。中国在巴尔干地区很多投资和工程项目,比如在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等的码头建设和其他一些基建项目,欧盟他们是有能力管理控制的,因为得到了欧盟的资金支持,所以投标的时候,中方团队虽然标书做得很好,甚至是最好的,但是最后拿不到,比如对于克罗地亚里耶卡港口50年特许经营权和里耶卡至与匈牙利边境的铁路复线建设投标项目,很明显在欧盟和美国施压下,最终中国公司没拿到,欧盟自己也承认,这也是一大挑战。

    第三个是民营企业去得太少,大部分是国有企业在那里经营,民营企业有少量去考察过,到最后也是谈一些小项目,基本上也是不了了之。民企在投资的动力不足,其中一个原因是企业对该地区缺乏了解,不知道利润在哪里,双方民间交流太少。

    第四个问题就是西巴尔干地区内部的政局不太稳定。政局不稳,执政党经常变化,换个政府对华就不一定友好了,内部的政局变化对我们在那边的经济行为影响很大,当然这是我国海外投资和经商的普遍现象,这样的问题,包括在西巴尔干地区经营的问题,我国各级政府和企业还是要认真考虑的。

    最后一条,我们企业在海外经营的能力要提高。现在也有很多好的案例,中国路桥在佩列沙茨大桥项目上做得还是很好的,包括防控疫情,工人管理等方面都很好,最终保证了质量和进度。但是也还有一些项目有不好的影响,这里就不举例了。因此我们的经济行为,包括去那边的工程项目也好,投资也好,前期调查的能力还是要提高。

上述挑战不是全部,还有很多,但这是几条最重要的,值得关注和改进。

 

域外研究

北约对华战略的影响

2021年7月22日,中东欧研究学者莱昂纳多·迪尼克(Leonardo Dinic)在中美聚焦网站上发表题为《北约对华战略的影响》的文章,现编译如下:

最近在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峰会上,30个成员国的领导人宣布其对抗全球变暖的集体承诺,以及撤销在阿富汗的驻军承诺,并制定协调一致的政策以应对中国的崛起。二战后,北约演变成一个旨在阻止苏联攻击欧洲的联盟。自成立以来,北约首次采取针对中国的战略,以期将欧洲与美国的外交倡议统一起来。北约声称,其对抗中国的主要原因是中国在欧洲港口和非洲军事基地的投资,以及中国和俄罗斯的一些联合军事演习。

然而,许多欧洲国家继续强调“平衡”,并担心这一战略损害与中国的关系。因为美国的外交目的是使其作为一个“合理的利益相关者”,通过发展多边关系管理中国的地缘政治行为。拜登强调,世界民主国家必须共同努力实现“真正的成果”,而中国和俄罗斯都被视为美国世界愿景的威胁。拜登的欧洲行是为加强G7和北约国家对抗中国和俄罗斯的跨大西洋联盟。因此,虽然以美国为首的“统一的西方”是脆弱的,但正在形成。

美国及其盟友对中国和俄罗斯外交政策行动的反应,以及在两次峰会上的言论导致中国和俄罗斯确定了“集体西方”和“统一的西方”。然而,西方力量的汇聚也为中国政府提供了一个机会,确定和预测美国对欧洲施加越来越大的压力(要求其孤立中国)是否会分裂西方同盟。许多欧洲国家,比如德国、意大利、法国都不完全支持美国的对华战略,以及其他北约盟国,比如匈牙利,这些国家积极与中国进行贸易和投资合作。

尽管北约秘书长延斯·斯托尔滕贝格(Jens Stoltenberg)表示,北约可以在气候变化和军备控制等问题上与中国合作,并强调中国不是敌人或对手,但他呼吁对中国越来越有影响的、威胁北约安全的军事集结作出集体回应。最近的北约峰会公报指出中国提出了“系统性挑战”,美国总统拜登敦促成员国勇敢面对中国的威权主义。最近,G7强调了对香港、新疆和台湾人权问题的关注,还要求全面调查疫情的起源,直到最近主流媒体才将其归类为右翼阴谋论。

美国提出与其盟友从各个角度向中国施压的愿望。公报指出,中国所宣称的野心和自信的行为对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和与联盟安全相关的领域构成系统性挑战。在拜登总统就职前,政治经济分析人士对新一届政府的对华政策做出各种预测。在最近的G7和北约峰会后,政治观察家可以得出结论,即特朗普与拜登的对华战略存在明显差异。简言之,特朗普政府通过施加单边短期惩罚性压力以改变与中国的贸易投资关系,而不太关心中国的国内政治。相比之下,拜登政府希望通过联盟网络持续施加政治和外交压力,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国内政治,北约首脑会议成为推进这一议程的平台。

特朗普的做法伤害了特定的利益相关者、消费者、农民和生产者。尽管从长远来看,拜登的战略可能更有利于其商业发展,但它依赖“统一”或“集体”的西方以孤立中国,迫使中国政治发生变化。美国正在召集其意识形态上的朋友,在新疆、香港、台湾、新型病毒以及东海和南海等一系列问题上批评中国政府,希望通过限制贸易损害中国的形象,改变中国的行为。拜登的清单更长、更复杂,而特朗普主要保护美国科技和重新平衡贸易关系。

最近的G7和北约会议巩固了美国将继续执行拜登政府的对华战略。拜登强调美国、欧盟、北约和G7将联合起来对抗中国和俄罗斯,这进一步证明关于中国的“统一的西方”是存在的。尽管最近的北约峰会针对中国发表了严厉的批评,但中国还是向台湾防空识别区派出20架人民解放军战斗机、4架可携带核弹头的轰炸机和4架军用飞机。事件发生的前一天,北约发表联合声明,批评中国“明确的野心和武断的行为”。迄今为止,中国政府对西方试图损害其全球形象的努力几乎视而不见。相反,中国正加倍努力继续捍卫其核心的国家利益。

中国媒体与外交人士和专家一样,认为“G7和北约峰会已被扭曲成反华平台”。前中国外交官维克多·高(Victor Gao,现任职于中国与全球化智库)说,“中国越来越认为如果美国想把中国作为其根本敌人,那就让美国有一个敌人”。外交部发言人、中国最直言不讳的外交官之一赵立坚表示,G7公报暴露了美国和其他一些国家制造对抗和扩大分歧的不良意图。中国将最近对其外交政策的批评视为反对中国在台湾利益、海上安全和人权方面的“统一战线”,同时也准确地理解到,尽管许多欧洲国家参加了G7和北约峰会,但由于与中国的密切贸易关系,在对抗的具体问题上犹豫不决。

这就引出一个问题,北约的表述有多少是实质性的?换言之,中国问题会不会导致北约分裂,或者至少会产生一些不同意见,从而削弱美国“统一的西方”。基于此,我们可得出结论,美国利用北约作为外交平台来引导其盟友对抗地缘政治对手,如中国和俄罗斯。但作为回报美国必须为此买单,同时许多北约成员国因外交压力顺应美国,除非中国的投资和外交压力能分裂北约成员国的内部利益。

                                       (编译 边敏嘉)

 

 

 

 

【各国形势跟踪

希腊

希腊卫生部长瓦西利斯·基基利亚斯26日说,希腊本周启动面向12岁至15岁人群的新冠疫苗接种流程。

基基利亚斯在新闻发布会上说,接种预约定于30日开始。家长可前往市民服务中心、药店或登录相关网站为孩子预约,然后陪孩子到接种点接种。

据路透社报道,这一年龄段人群将接种的疫苗包括美国辉瑞公司和德国生物新技术公司联合研发的新冠疫苗以及美国莫德纳公司生产的疫苗。两种疫苗均属于信使核糖核酸(mRNA)疫苗,需接种两剂。

希腊疫苗接种委员会负责人玛丽亚·塞奥多里杜说,希腊近期儿童和青少年新冠感染病例数量明显增加,这一人群持续感染可能导致新冠病毒出现新变种。塞奥多里杜说,疫苗接种范围扩大至青少年群体将有助于保护低龄人口及其家属,同时为孩子们9月返校做准备。

为鼓励人们接种疫苗,希腊政府已采取多项措施,如奖励现金、向年轻人免费赠送移动流量等,以期到秋季时将接种率提升至70%。数据显示,截至本月26日,希腊53.4%的人口已完成至少一剂疫苗接种,大约46.8%完成全程接种。

 

立陶宛

俄罗斯《真理报》在26日就发文分析,为什么立陶宛明知道挑衅中国没有意义,为什么还要这样做。

俄媒先是指出,近日立陶宛宣布,要在台湾地区设立“代表处”,目前全球仅有15个国家与台湾地区建立“外交关系”,而立陶宛就是其中之一。对中国来说,立陶宛的这一举动已经越过了“红线”,然而在近一年的时间里,可以发现立陶宛一直在上蹿下跳挑衅中国。

立陶宛政府甚至还纵容那些试图分裂中国的反华抗议者,在首都维尔纽斯举行集会。此外,立陶宛在今年5月还宣布退出了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跨区域合作机制“17+1”,不仅如此,该国还怂恿其他欧洲国家都应该退出该合作,因为“这是在破坏欧洲国家的和平”。立陶宛还嚣张地宣布,以后中国不再是立陶宛的合作伙伴,而是竞争者和系统性的对手。

俄媒就指出,立陶宛的这些举动得到了美国方面的认可和称赞,中方的态度仍然克制,只是警告维尔纽斯不要发出“错误的信号”。

俄媒推断,立陶宛之所以会对中国这么仇视,是因为“爱而不得”之后的失落。此前立陶宛满心欢喜地期待中国能够为其带来大笔的投资,可最终投资流入了白俄罗斯,立陶宛竹篮打水一场空,自然对中国强烈不满。也有分析人士也指出,立陶宛错过与中国之间的经贸合作,和它自身的缺陷有很大关系。立陶宛经济体量小,产业方面和中国互补性弱,如果想要获得预期的好处,需要一定时间的筹划和准备。

 

拉脱维亚

据拉脱维亚通讯社报道,在covid19sertificats.LV网站上已发行的数字新冠肺炎证书的数量已经达到100万张。近50万名拉脱维亚居民获得了一项或多项数字认证,确认接种了新冠肺炎疫苗、检测结果为阴性或已从病毒中康复。

在发行的数字新冠肺炎证书中,有超过84万份证明确认了新冠肺炎疫苗的接种,11多万份证明确认了阴性检测结果,此外还向患有新冠肺炎的病人签发了4万多份证明。

与此同时,不使用互联网或网上银行服务的人可以在里加的市政中心、大城市信息中心和州客户服务中心领取他们的新冠肺炎证书。迄今为止,这些中心已经颁发了2万多份新冠肺炎证书。

据报道,拉脱维亚的国家数字新冠肺炎疫苗接种证书于6月1日星期二推出。covid19sertificats.LV网站称,数字新冠肺炎证书可以以数字形式呈现,也可以下载并打印出来。同时,可以通过扫描证书的二维码来验证出示的证书或检查其有效性。

 

 

保加利亚

7月21日,保负责管理欧盟基金的副总理阿塔纳斯·佩卡诺夫发布消息称,保加利亚经济复苏和可持续性计划在未来5年内将获206亿列弗注资,其中126亿来自欧盟,80亿来自筹资。欧盟将于今年秋季向保加利亚提供13亿列弗的援助资金。

欧盟提供的126亿列弗中36.8%、共约46.4亿列弗将用于“绿色保加利亚”计划,该计划旨在实现保经济绿色转型,达到欧盟的要求。预计在绿色转型方面私人投资将达36亿列弗,国家投资预计达43.2亿列弗,最终在该领域投资总额将达90亿列弗。在可持续农业发展领域,欧盟资金将投入2.47亿列弗,筹资2.96亿列弗。在减碳方面,设置的目标是2024年实现最终消耗能源中可再生能源占25%,碳密集型经济减少10%,同时实现碳排放减少10%。在“保加利创新计划”方面将投入34.6亿列弗。将实施一系列推动教育、科研、数字化、创新和技术发展的措施,目标是建设基于知识和智慧的经济。在“连接保加利亚”计划方面,欧盟资金将投入22.4亿列弗,另外还需筹资10.3亿列弗,用于实现国家交通和数字连接的可持续发展。其中一个重点是推动高速固定和移动宽带网络的建设,实现5G网络的发展。交通方面,将建设保加利亚高速、安全的公路网,包括连接保加利亚和土耳其的高速公路。地铁3号线也在计划中,欧盟资金提供3.6亿列弗,国家与市财政提供4.0548亿列弗。在购买时速160公里的新列车组上,欧盟资金将投入2.176亿列弗,筹集资金9490万列弗。欧洲走廊铁路沿线的数字化改造所需的2.9652亿列弗,将全部由欧盟资金提供,另外还将投入2.73亿列弗用于牵引变电站、远程控制和信号系统建设。“连接保加利亚”项目的子项目“地方发展”计划中,关于供水、灌溉、污水处理系统等,共约2000至10000个项目,欧盟资金提供3亿列弗,筹资9200万列弗。在“公平保加利亚”计划中,欧盟资金将投入22.6亿列弗,公共和私人投资4.38亿列弗,重点是改善商业环境、提升社会包容度和改善医疗卫生条件。

 

罗马尼亚

罗财政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5月底,罗公共债务余额达5275亿列伊,占GDP比重达49.7%。其中,中长期债务余额5109亿列伊,短期债务余额165亿列伊。公共外债余额2661亿列伊,约占GDP的25.1%。其中,中央政府外债余额2615亿列伊,地方政府外债余额46亿列伊。

近年来罗公共债务规模持续扩大,在过去五年半里几乎翻了一番。据估算,罗公共债务余额占GDP比重或将于今年7月突破50%的阈值,这将迫使政府采取一系列调控措施。罗仍是欧盟国家中公共债务占GDP比重最低的国家之一。

 

捷克

捷克总理安德烈·巴比什 (Andrej Babiš) 打算向政府提议为接种疫苗的公务员休两天带薪假,作为推广针对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的一部分。巴比什周三在推特上说:“周五,我将向政府提交一份提案,为自 2021 年 1 月 1 日起接种疫苗的所有公务员提供两天带薪工作假。” “与此同时,政府将要求所有部长多给他们的其他雇员两天假期,包括武装部队”。

8 月 1 日起,捷克共和国将进一步放宽 COVID 措施,包括开放公共娱乐设施,增加聚集性活动上线人数等。

 

波兰

目前Delta新冠变种引发欧洲国家的第四波新冠感染。波兰卫生部部长Adam Niedzielski 表示:“波兰疫情状况稳定时期正在结束。这周感染人数比上周增长13%。为打破感染链,儿童疫苗接种至关重要”。

根据波兰卫生部的数据,到目前为止,共计185人感染Delta新冠变种病毒,Delta新冠变种感染人数不断增加, 18岁到39岁的人占感染人数的57.2%;40岁到59岁的人群占感染人数的28.3%;60岁以上的人占感染人数的14.5%。

波兰卫生部预测,第四波新冠感染将在8月底到来。根据波兰政府的说法,如果波兰疫情状况明显恶化,波兰政府很可能对一些行业或地区实行限制,而不再实行全国封锁。Adam Niedzielski部长补充说:“18岁到39岁拒绝接种疫苗的人数较多,这组人群感染率数最高。根据最新的临床研究,欧盟所有疫苗对预防严重病症和死亡的有效率为98%。值得关注的是,意大利和西班牙每日确认感染人数一直在增长,但是这两国的卫生体系不会面临崩溃风险,这是疫苗接种带来的结果。”

 

 

斯洛伐克

斯卫生部表示,第三波冠状病毒流行在斯洛伐克开始。“斯洛伐克新冠病毒感染者数量连续第三周高于临界值。因此,我们可以公开声明,斯洛伐克已经开始了第三波流行病,”健康分析研究所的流行病学家马丁·帕维尔卡 (Martin Pavelka) 说。这一波疫情主要是由于冠状病毒的更具传染性的 delta 变体带来,该变体的传播速度明显快于以前的突变。同时疫苗接种也为这种变体提供了有效的保护。过去两周内 76% 的新病例未接种疫苗。据卫生部称,由于接种疫苗,Covid-19 已成为一种可预防的疾病。

 

 

克罗地亚

2021年7月8日,欧盟委员会批准了克罗地亚63亿欧元的国家复苏和复原计划(NPOO),并将其提交理事会通过。克罗地亚将拥有63亿欧元的赠款和36亿来自复苏和复原机制的软贷款,这是欧盟下一代复苏计划的核心要素。到目前为止,克罗地亚已决定仅使用赠款,可能会在以后申请使用贷款。这63亿欧元赠款占克罗地亚2019年 GDP的11.6%。一旦批准恢复计划的决定成为正式决定,克罗地亚将与欧盟委员会签署融资协议。在签署协议的两个月内,克罗地亚将收到拨款的13%的预付款,即8.19亿欧元。

 

 

塞尔维亚

欧洲有关机构于2021 年 3 月底和 4 月初对1,207 名塞尔维亚市民进行关于塞尔维亚与各国关系的书面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因中国在新冠疫情期间对塞尔维亚帮助最大,排在第一位。17%的受访者表示欧盟对塞尔维亚的帮助其次,欧盟排名第二,俄罗斯排名第五,美国仅排名第十。

据南通社7月22日报道,塞环保部当日发布报告,分析塞在发展循环经济过程中出现的相关问题并提出解决建议。报告指出,塞国内经济生产效率较低,工厂经常使用陈旧的管理策略和污染环境的技术,产生管理不善和过度污染的问题,而不当的财政政策也对发展循环经济具有不利影响。

本信息专报由中国—中东欧国家智库网络团队提供

课题组负责人:鞠维伟

课题组团队:鞠维伟、贾瑞霞、马骏驰、韩萌、陈思杨、刘江鸿

审核:鞠维伟、刘江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