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欧疫情报告与评估(2021年09月02日)

中东欧地缘政治安全新动向—中东欧地区形势跟踪

疫情大数据


专家观点

朱晓中(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

 

V4成员国和乌克兰对北溪2号项目的立场



2021年7月下旬,美德两国签署了协议,为有争议的北溪-2天然气管道的完工铺平了道路。但该协议招致了广泛的批评。不仅乌克兰官员担心本国的能源安全会受到额外威胁,与之相邻的维谢格拉德集团国家也表示担忧。



作为对美德协议的回应,得到许多欧洲议会支持的美国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主席重申了他们反对该管道的立场。出于长期的地缘政治和商业考虑,维谢格拉德四国和波罗的海国家也在国内和欧盟层面强烈谴责北溪2号项目。



自2015年该公司在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上高调宣布成立,并计划在2018年至2021年铺设1200公里长的管道以来,相关国家就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主导的北溪2号是否符合欧盟法律,欧盟为应对当前地缘政治气候而建立内部能源市场的承诺展开了激烈辩论。



按照计划,北溪2号项目将从俄罗斯的波罗的海海岸延伸,经过芬兰和瑞典的海域,然后抵达德国的格雷夫斯瓦尔德港口。北溪2号项目最初由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出资,该公司的主要股东持有该项目50%的股份。该项目还包括其他5个西方合作伙伴(荷兰壳牌、德国的E.ON和Wintershall、法国的Engie和奥地利的OMV)各持有10%的股份。



一、反对北溪2号项目的人士关切的三个问题



首先,北溪2号项目可能违反了欧盟第三能源计划的规定,该规定禁止一家公司同时提供能源供应和发电,并运营输电网络。简而言之,北溪2号项目有可能鼓励俄罗斯天然气巨头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的垄断行为。在过去的几年里,波兰竞争和消费者保护局在裁决中强烈拒绝了该项目,因为它估计会对波兰国内能源市场造成负面影响。2020年8月,波兰竞争和消费者保护局对“不配合波兰当局进行调查”的俄罗斯石油和天然气公司罚款64.5亿欧元”另对参与俄罗斯-德国北溪2号项目融资合作的5家能源公司法国的Engie,荷兰的Shell,德国的 Uniper和Wintershall,奥地利的OMV)罚款5200万欧元。事实上,西方的合作伙伴承认这项裁决可能带来的法律风险,并已暂停参与,将该项目完全交给了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



其次,这条管道的运行违背了欧盟开创性的绿色协议的精神,该协议的能源政策要求到2030年实现天然气脱碳。2021年6月15日,波罗的海沿岸国家立陶宛、波兰、芬兰,瑞典、德国和丹麦的绿党代表签署文件,反对北溪2号项目。该文件称,该项目违反了欧洲绿色协议;天然气不应被视为通向可再生能源道路上的中间步骤,天然气基础设施的投资可能会加深对化石燃料的依赖。欧盟应该把重点放在跨欧洲的电力网络上,尤其是在波罗的海。绿色联盟谴责北溪2号项目是对欧盟信誉和全球地位的打击。欧盟扩大化石燃料基础设施,是伪善之举,不能以身作则,努力减少碳排放。



第三,欧盟已具体寻求减少其对俄罗斯的长期能源依赖,并使天然气供应路线多样化,包括在过去几年与巴尔干国家合作。如果欧盟真的想让其天然气供应商多元化,那么北溪2号项目的完成就不应该再继续下去了。此外,鉴于俄罗斯和乌克兰最近的冲突,并在2015年非法吞并克里米亚,欧盟完全支持乌克兰成为其主要天然气进口国。



二、V4对北溪2号项目的立场



维谢格拉德集团国家对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签订国际协议不以为然。维谢格拉德集团国家认为,德国以其逐步淘汰核能的开创性决定,从纯粹的经济角度看待该项目,导致维谢格勒四国指责德国对中欧和东欧国家采取双重标准。德国出于国家利益,热衷于与俄罗斯合作,这可能对中欧和东欧的能源市场产生不希望的影响。



但值得注意的是,最近维谢格拉德集团对该项目的态度已经有所改变。波兰和斯洛伐克两国依然对邻国天然气输送的未来表示担忧。但捷克和匈牙利处于务实考虑,希望能够从增加天然气进过境量获得好处。



从自身的能源多元化和能源独立的角度考虑,波兰能源监管机构对北溪-2持批评态度,称其对国内天然气市场及其未来扩张构成了间接威胁。具体来说,将更便宜的俄罗斯天然气运往德国不利于波兰液化天然气接收站的商业抱负,并将阻止后者开发其作为中欧和东欧多样化天然气枢纽的潜力。波兰批评人士认为,北溪2号将对波兰什切青省西北部的港口城市希维诺乌伊希切什切青地区的航运构成不可忽视的物流障碍。波兰不仅寻求推迟北溪2号项目的建设,而且也在追求自己的多元化战略。波兰天然气供应商PGNiG投资18.8亿美元,正在建设一条长约900公里的波罗的海管道(385公里在北海和波罗的海海底,570公里陆上管线分别处于丹麦和波兰),将更多的挪威天然气通过丹麦连接到波兰。该管线计划2022年完工。投入运营后,向波兰的天然气年输送能力为100亿立方米。



另据《今日俄罗斯》(2021年8月2日)报道,波兰油气公司PGNiG及其德国子公司PGNiG Supply & Trading计划参北溪2号天然气管道的认证程序。报道称,这家波兰国有能源公司已经提交了一份申请,要求参与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运营的这家企业的认证程序。这一程序将决定管道所有者是否将在欧洲天然气市场获得特权地位。



斯洛伐克也被认为是该项目的输家之一。斯洛伐克已与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分别与半国有输电运营商Eustream和斯洛伐克天然气供应商SSP签署了两份至关重要的合同,合同期至2028年。这些协议载有规定最低合同数量的条款。斯洛伐克担心,北溪2号项目将会使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就此合同重新进行谈判,导致天然气产量下降,甚至以技术故障为由关闭乌克兰的天然气通道。



捷克和匈牙利两国都希望自身成为对北溪2号项目的过境国而持相对务实的立场。捷克的Gazela管道(2013年建成)通过位于德国东部边境地区的OPAL管线与北溪1号连接,在将天然气输送到巴伐利亚的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捷克也希望成为北溪2号项目的过境国。据报道,穿越捷境内的capasity4天然气管道已在2021年初投入运行。该管道与德国北溪2号的陆上分支EUGAL连接。通过该管线将天然气输送到德国巴伐利亚的输气网络。该管线的年输送能力为270亿立方米。该项目的运营加强了捷克在国际天然气过境方面的战略作用。



在匈牙利的外交政策中,北溪2号项目并不是一个争论的对象,但认为它是与匈牙利热衷于推进的南部走廊项目(欧盟投资450亿美元的从里海和中东到欧洲的天然气输送项目)存在潜在竞争关系的项目。不过,匈牙利自认为它是北溪2号的另一个入口,因此是一个有吸引力的多样化选择。



三、乌克兰对北溪2号项目的立场



乌克兰认为,北溪2号项目在政治上和经济上都有害与乌克兰。在政治上,北溪2号项目不仅影响其能源安全,而且是俄罗斯进一步破坏该国地缘政治安全、阻止关键结构改革的武器,是俄罗斯作为对不愿被吸引到其利益范围的邻国的混合侵略。



在经济上,北溪2号项目完工后,从俄罗斯经乌克兰输往中欧和南欧的天然气运输将停止,这可能会对乌克兰的影响力以及中东欧国家的外交和能源安全造成重大影响。北溪2号也必然会破坏连接白俄罗斯和波兰的亚马尔管道。



乌克兰认为,它已经处于欧盟能源共同体的框架内,是中东欧国家重要的能源入口,也是欧盟实现能源多样化的可行机会,应该予以保护。乌克兰的立场是,如果北溪2号获得认证,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应该与乌克兰谈判新的合同,重新确定向欧盟的供气的乌克兰东线的最低运输量。


赵怀普(外交学院教授、欧洲研究中心主任):

 

美国的“中东欧战略”及其对欧盟的影响


 可以从以下三点理解美国的“中东欧战略”。


第一点,美国欧洲战略重心的转移。欧洲战略是美国全球战略的核心要素和支柱。在二战后绝大部分时间里,美国欧洲战略的重心一直是在西欧,从属于美国的对苏遏制战略。“冷战”期间美国欧洲战略的主要目标是控制欧洲,保持美国对欧洲事务的影响力,使欧洲服务于美国的全球战略。“冷战”结束后,特别是2008年发生国际金融危机以后,伴随着美国全球战略重心从欧洲向印太和亚太转移以及欧洲边缘地区地缘政治格局的变动,美国的欧洲战略的重心也逐渐从西欧转向中东欧。美国将处于欧洲边缘地区的中东欧国家作为新的全球战略支点。中东欧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重要性在显著提升。


特朗普执政以后,美国与中东欧国家之间的高层互访频率和强度都得到了提升,安全、经济、能源等多个领域的合作也在强化。2017年7月,特朗普将波兰作为其上任后欧洲访问首站,也出席了“三海倡议”峰会,显示美国欧洲战略的重心开始发生转移。


从某种程度上讲,今天的中东欧地区处在一种权力真空的状态,该地区本身缺乏主导性的力量来提供足够的安全承诺,欧盟机制也未能满足中东欧国家的多样化需求,因此中东欧国家的政策诉求变得更加多元。再加上中东欧成员国和西欧成员国之间的政治分歧、经济差异和社会不平等,这些因素也使中东欧国家很容易受到外部的影响,所有这些情况刺激并推动了美国中东欧战略的形成。拜登执政以后虽然美国重申了对北约及欧洲安全的承诺,也加强了同法、德等“老欧洲”和欧盟的互动,但是美国推行所谓新欧洲战略,也就是中东欧战略的逻辑并没有改变。


第二点,美国的中东欧战略是地缘政治回归的产物,目的是为了应对大国竞争,或者说以应对大国竞争回归为导向。过去这些年来欧盟陷入了多重危机交织的窘境,新老欧洲之间在涉及欧洲一体化、欧盟发展的一系列问题上分歧增多,再加上英国脱欧的影响,所以使得中东欧板块对欧盟的影响增大,这也成为诱发和影响欧盟权力结构调整的重要因素。当然同时也增加了欧洲边缘地区地缘政治的复杂性,这是欧洲地区所发生的变化。


还要看到,近些年来“一带一路”特别是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的推进,也加剧了欧盟一些大国和美国的地缘政治忧虑。乌克兰危机的持续则表明了欧美与俄罗斯之间地缘政治竞争的力度。对美国来说,德国及一些欧洲国家与俄罗斯之间的“北溪-2”项目及欧俄接触,以及更为重要的欧盟战略自主的发展,对美国在欧洲,尤其是在欧洲边缘地区的地缘政治影响力构成了挑战。


总之,中东欧在欧盟内影响力提升与欧盟权力结构调整、欧盟战略自主发展、以及欧洲边缘地区大国竞争加剧,对美国来讲既有机遇更有挑战。也就是在这种背景下,美国开始加大介入中东欧,所以中东欧成为美国应对大国竞争的战略立足点之一。虽然美国强调在与俄罗斯、中国战略竞争中将欧洲作为盟友,但这里的欧洲主要是指位于欧洲边缘地区的中东欧国家,这也正是美国中东欧战略的要义所在。美国清楚:推动欧盟战略自主的中坚力量是法、德代表的“老欧洲”;所以美国要争取的还是当年伊拉克战争爆发之际小布什政府提出的由中东欧国家组成的“新欧洲”。

 大致而言,美国的中东欧战略以密切美国中东欧国家之间的联系为核心,旨在一箭三雕:制衡欧盟战略自主发展、干扰牵制欧俄关系、制约乃至破坏中欧关系,特别是中国—中东欧国家的关系,以此强化美国在欧洲边缘地区地缘政治影响力,从而有助于它继续控制欧洲。


第三点,对欧盟战略自主的影响。


美国介入中东欧对欧盟影响甚大,其实质在于美国以中东欧作为制衡欧盟的战略抓手。


在安全方面,目前大多数中东欧国家仍将北约而非欧盟视为获得集体安全的最重要平台。近年来,中东欧国家的军费开支都呈不同幅度的增长,但是这些增长主要是在北约框架下的支出。美国加强在中东欧介入,促使部分中东欧国家更加积极投向北约安全架构。这样会进一步造成欧盟能力不足与组织结构碎片化,对欧盟行动能力造成削弱并为欧盟安全领域的战略自主带来挑战。


在经济方面,美国希望从中东欧国家获得经济收益,以助推其实现地缘政治目标。“入盟”后至今,大多数中东欧国家在欧盟单一市场内的结构性依赖问题持续存在。由于处于产业链和价值链的低端,中东欧国家面临着追赶和趋同压力。这促使它们努力寻求外部市场。与此同时,美国提高在中东欧地区的经济参与度,加大与中东欧国家的贸易往来。美国-波兰贸易额从2016年的95.9亿美元增加到2019年的143.4亿美元;同期,美国-捷克贸易额从63.7亿美元增加到83.3亿美元,美国-斯洛伐克贸易额从28.2亿美元增长到55.4亿美元。美国与中东欧国家的双边贸易额增幅较大,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欧盟经济层面的战略自主。


在能源方面,中东欧国家大量依赖能源进口是其一大短板。为了避免过多依赖俄罗斯,中东欧国家努力寻求其他一些途径。2015年,波兰和克罗地亚发起了“三海倡议”。该倡议已成为美国与部分中东欧国家加强能源等诸多议题合作的重要平台。大多数中东欧国家与美国能源战略保持一致,如2018年,波兰与美国签署了为期24年的液化天然气进口合同。美国通过介入中东欧推进该地区能源供应的多元化,将中东欧转变为欧洲的天然气枢纽。这样,除了自身在能源领域获得巨大经济利益,美国还借此制约欧盟能源联盟建设。除了与中东欧国家进行能源合作,美国还公开反对“北溪-2”项目,这也将为欧盟能源层面战略自主带来挑战。


还要指出的是,美国通过加强与中东欧国家的合作,扩大了所谓核心欧洲与边缘欧洲在价值理念、社会模式上的一些分歧,由此削弱了欧盟内部团结,使得欧盟在整体上更趋松散。


总之,美国中东欧战略目的之一是对欧盟进行牵制,美国通过加大对中东欧国家的接触,利用欧盟内部分裂,削弱欧盟整体政策的有效性和关联性,弱化欧盟战略自主。

 


金玲(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副所长):


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中的欧盟因素



经济方面



从贸易来看,中国—中东欧之间的贸易提速较快,年增长8%。但是中国—中东欧合作并没有影响中东欧国家在欧盟内贸易的增长。研究显示,从2002年到2019年,欧盟范围内内部贸易交易占比是在下降的,目前占比不到60%,而2004年新入盟的国家在欧盟内的贸易额占比是增加的。中东欧国家的欧盟成员国,主要贸易伙伴其实还是德国。中国和这些国家贸易最显著的体现是中国在这些国家进口市场中地位的上升,是这些国家排名前三的进口来源地,当然这也表现为中国—中东欧国家贸易不平衡的问题。出口增长速度远没有进口增长速度快,所以赤字是很大的。


从投资规模来讲,中东欧的欧盟国家资金主要来源是欧盟,中国投资占比其实是非常微不足道的。2000—2020年我们在中东欧国家整个投资总数,在爱沙尼亚不到1亿欧元,在波罗的海三国都不到1亿欧元,波兰是22亿,斯洛伐克2亿,匈牙利27亿。而欧盟与之达成的复苏计划,光波兰就达到了360亿欧元,罗马尼亚292亿欧元,所以说从资金规模上来讲的确感受不到来自中国的吸引力,更别说欧盟还有其他的资金工具。所以从经贸上看,欧盟吸引力巨大。


政治认同



中东欧国家其实在讲与中国关系时,对曾经拥有共同的历史和政治制度并不热情。近年来,东欧国家对我们很多认知和描述,是跟随美国和欧洲话语体系的,比如今年3月份欧洲国家的智库做了一份关于中国研究智库的软实力影响报告,所有这些国家对我们的判断,在政治上的术语都是政治上“越来越集权”,由此可以看出这个认知是在跟随西方整个话语体系。


中国议题已经从精英政治到大众话题的转变了。跟欧洲一体化的发展很相似,一体化最初是沉默的共识,慢慢的这个共识弱化。如今中国议题越来越受到民众层面讨论,政党政治体系下,民意同样成为影响双方合作的重要因素。目前看,政治上的认同没有因为中国—中东欧合作有改善,其实这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中东欧对我们的认知目前没有看到特别积极的态势,政治上还是跟随欧盟的话语体系的。


对外政策



对外政策可能是一个例外。2015年的时候,中东欧的对外政策整体框架还是在欧盟共同对外政策框架之下。这几年在一些敏感议题上中东欧一些国家的确对我们报以理解和支持,给我们赢得一些空间,但是这样的理解在欧盟内部承受多方压力。根据最新的关于欧盟未来大会的讨论,各国的立场显示更多国家都支持逐渐取消在对外政策领域内一致同意的机制。接下来,如果不涉及修约,他们也会找到灵活的方式应对这个问题,因为这个不符合今天欧盟对自己在国际社会行动能力的情况。


中国—中东欧国家关系是深嵌在中欧关系中的,空间有限,所以今天中欧关系变量就会影响中国—中东欧合作。主要有以下三个变量。


第一,战略上不信任。这种战略上的不信任其实也反映在中东欧国家中了,中东欧国家对“一带一路”、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质疑的声音是跟随欧洲的逻辑,欧洲学者认为这就是一个分裂的战略,战略的互信在下降。


第二,规范、规制越来越紧。因为欧洲整体对外战略是自己在建墙,对外还扩展,自己建墙主要是对华的表现,更多是对华的限制,投资审查。投资审查这一点接下来我们中国—中东欧合作的重点,基础设施建设这一块已经被明确是战略行业,这一块会是很大的受制约的地方,包括对等、政府采购、国家补贴等问题。因为我们大型基础设施都是国企在做,这种规范性的影响越来越大。


第三,民意上不认同。环境在很大程度上是在恶化的,中国的影响力、软实力的影响力在这个地区是非常小的。他们的报告,把欧洲国家分为几类,一种是你不用做软实力也在那儿,一种是越做越不好,一种是做了也没什么作用。在中东欧国家稍微好一点的就是你做不做都那样,比如罗马尼亚,中国做什么对民意没有太多影响。另外有一些国家,如果中国议题度政治化的话,民意更多是负面的,如果整个欧盟层面给贴各种标签,这个方面的影响是很大的。


中国—中东欧合作走到今天,马上第十个年头,我们进行理性评估是必要的。


第一,在中美博弈背景下,需要进一步厘清中国—中东欧合作与中欧关系之间的互动,如何做到互相强化至关重要。


第二,如何做好与“麻烦国家”,例如匈牙利,波兰的务实合作,却不引起欧盟以及其他欧盟大国的质疑同样面临挑战。


第三,欧盟规制在加大的情况下,我们合作重点需要朝哪个方向转变?传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合作日益受到欧盟的关注和限制,欧盟从地缘战略角度思考的时候,经济肯定让位于政治,所以我们的合作重点面临调整压力。接下来我们做什么?还是欧盟层面把握住它的发展态势,绿色、数据这两大块。无论如何,绿色这一块是可以拓展的领域。






王齐超(西安外国语大学波兰研究中心讲师): 


从第17届巴统国际会议窥探波兰的地区重要


2021年7月19日,第17届巴统国际会议(Batumi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在格鲁吉亚黑海海滨城市巴统成功举办。出席会议的有格鲁吉亚总统萨洛梅·祖拉比什维利、总理伊拉克利·加里巴什维利,乌克兰总统弗拉基米尔·泽连斯基, 摩尔多瓦总统马娅·桑杜,欧洲理事会主席夏尔·米歇尔,以及来自波兰、爱沙尼亚、捷克等国的前政要和智库专家。


多年来,巴统国际会议已成为整合思想、政策和共同利益的战略平台。该会议是在欧盟“东部伙伴关系”框架下,为了深化和加强欧盟与格鲁吉亚、乌克兰、摩尔多瓦三个东方伙伴关系之间的现有关系而持续举办的区域性领导人峰会。


波兰-格鲁吉亚双边关系进入新高度


在本次巴统国际会议上,总部位于波兰华沙的新型智库“华沙研究所”(Warsaw Institute)主任托马斯·季耶夫斯基(Tomasz Kijewski)系统阐述了波兰和格鲁吉亚双边关系近年来的发展,以及波兰对“卢布林三角”(the Lublin Triangle)和“联合三国”(Associated Trio)的积极参与支持。他认为,从波兰的角度来看,格鲁吉亚一直是欧洲文化的一部分,应该加快格鲁吉亚与欧盟和北约的整合进程。波兰始终支持格鲁吉亚的主权、领土完整;波兰已经在和“联合三国”分享国内改革措施以及加入欧盟和北约方面的经验。季耶夫斯基还特别强调,在2021年5月26日格鲁吉亚重新获得独立30周年之际,波兰总统安杰伊· 杜达对格鲁吉亚进行了正式访问。杜达是唯一受邀参加的外国元首,这清楚地表明了格鲁吉亚对波兰的态度,也表明了波兰领导人在格鲁吉亚享有的尊重。在访问格鲁吉亚期间,杜达总统访问格鲁吉亚和“南奥塞梯”茨欣瓦利区之间的边界(即所谓的“行政边界线”),而对这一敏感地区的访问,在波兰即将于2022年担任欧安组织主席国的背景下显得格外重要。在欧盟和北约的不同场合,波兰也一贯主张坚持既定的“格鲁吉亚路线图”,为格鲁吉亚在2030年加入欧盟和北约创造更多有利条件。


从“卢布林三角”到“联合三国”


从2020年开始,有关地区国家间合作机制日趋活跃。2020年7月28日,基于共同的历史渊源,波兰、乌克兰和立陶宛共同成立了“卢布林三角”,旨在扩展和深化乌克兰与欧盟、北约之间的关系,并且支持乌克兰的领土、主权完整,呼吁俄罗斯停止对乌克兰领土的“非法占领”。2021年5月,由乌克兰、格鲁吉亚和摩尔多瓦组成的“联合三国”也正式在基辅宣告成立,显示了三国在“东方伙伴关系”框架内加强合作,致力于加入欧盟的决心。其中包括关于深化和全面成立自由贸易区的条款,并且积极扩充“东方伙伴关系”中的有关内容。而欧盟也表示,欢迎这三个国家继续提高自身满足欧盟成员资格的所有必要标准。必须要指出的一点是,正是波兰在2008年首先向欧盟提出了“东方伙伴计划”,从“卢布林三角”到“联合三国”,也明确了波兰“不忘初衷”,继续大力支持这一地区相关国家与欧盟的关系以及入盟进程的相关事宜。


此外,该地区国家间的合作机制也使得地缘政治变得更加微妙。从地图上看,“卢布林三角”与“联合三国”通过乌克兰相连接,大致呈“W”形,而它们的东北方向,正是俄罗斯。考虑到这两个机制中均有乌克兰的参与,未来将会带有更深的“反俄”情绪。而格鲁吉亚与亚美尼亚、阿塞拜疆两个世仇国家相邻,这两个国家又牵扯到了俄罗斯和土耳其两国间的关系,既要处理区域大国之间的关系,也要平衡复杂的小国间冲突。可以肯定的是,乌克兰并不满足于它现有的地缘政治情况。在2021年1月,乌克兰外交部长库列巴就曾经在第一次“卢布林三角”峰会上向波兰和立陶宛外交部长表示,“当然,没有白俄罗斯,(卢布林三角)就有点不完整了。所以我们希望白俄罗斯加入,把‘卢布林三角’变成‘卢布林四角’。但现在还不是时机。同时要明白,白俄罗斯局势不仅影响到与邻国的双边关系,也影响到整个地区的局势。”而白俄罗斯则在2021年6月28日,不再继续参与欧盟主导的“东方伙伴关系”计划。因此,类似“卢布林三角”、“联合三国”的更为灵活的国家间合作机制,是否真的会像库列巴所说的那样,变成“卢布林四角”、“联合四国”,都是未来该地区地缘政治所面临的的重要议题之一,而其中波兰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应该被再次予以重视。


杨博文(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助理):


俄美关系新态势及其对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的影响


俄美关系对塑造中东欧国家的政策选择具有关键乃至决定性作用,本文即围绕拜登上台后,俄美关系因美战略转变、俄姿态变化而调整及其对中东欧国家的影响展开阐述。


俄对塑造中东欧国家、尤其是北约东翼国家的外交政策具有关键作用。正是对俄关切,决定了中东欧国家对美国的安全需求以及和美国亲疏不一的关系,从而影响了各国在处理对欧关系、对华关系时的立场,所以各国对俄心态、尤其是美俄互动的态势就成为决定其外交政策的关键变量。 


在拜登上台后,美国重新调整其对俄、对欧政策,一方面是加强与法德等西欧大国协调与立场一致,另一方面则是展开对俄沟通与立场软化,这从美俄领导人峰会中可见端倪。此次峰会虽然目前看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美国也并未对俄在军事安全、反对派等问题上作出让步,但双方同意在未来建立“双边战略稳定对话”及在军事上的协商,从而使中东欧国家一方面对俄罗斯安全疑惧有所加深,另一方面认为其自身作为“抗俄前线”在美国的战略地位有所下降,从而影响到各国对外决策。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第一是军事方面:俄罗斯军事威胁提升及美国军事部署态势对中东欧国家的影响。在俄罗斯方面来说,一是俄在2014年获取克里米亚后提升对亚速海及刻赤海峡控制、提升在临近中东欧的陆上地区及黑海地区的军力部署,使中东欧国家、尤其是波、罗等国的疑惧加深;二是乌东部局势持续紧张、白俄事件后俄政府与卢卡申科政府之间联系密切,使中东欧国家开始担忧可能的“俄白合并”。而中东欧国家中,波海三国为前苏加盟共和国,除希腊外其余国家为原苏联“势力范围”的国家,俄近年来的举动使其越发担忧俄重新扩展苏联势力范围的野心;三是近年来在多国发生的俄罗斯间谍事件,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有近期捷克声称的俄参与2017年武器库爆炸事件以及这一案件所针对的保加利亚军火商、保加利亚间谍事件、前几年黑山的未遂政变事件。俄间谍在地区的频繁活动也使各国对俄对本国安全及内政影响的疑惧进一步加深。


而在美国方面,第一在军事上美国拜登政府虽然对北约和欧洲的安全承诺是美一贯立场,但相较于前任特朗普政府与西欧不睦,而将军力重点放在波兰、罗马尼亚等“前沿国家”,拜登政府则更重视与西欧协调。虽然目前美国尚无减弱在地区军事投入的迹象,但美俄通过高峰会相互协调、但却未与中东欧国家率先沟通立场;在“北溪2”等问题上对德立场倾斜,都使中东欧对美未来安全保证产生顾虑。此前波兰外长在受访时曾表示希望美国保证其对波安全投入与特朗普政府投入,并称“特朗普堡”仍在继续建设中,但美国也未就波兰安全问题等作出明确回应或表态。


第二是政治上中东欧国家在美对欧外交中的地位有较明显下滑。一是拜登及美高层外交活动与西欧官员接触频繁,但与中东欧接触有限,在涉及其关键利益或敏感问题的俄美峰会、北溪2号立场等均未与其提前知会或协商;二是美国与地区国家的对话机制及关注度相对欠缺。在美俄建立战略对话渠道的背景下,使地区国家感到不平衡。正如波兰外长拉乌近期在受访时明确表示:“拜登率领的美国代表团以会见普京为中心,却没有时间安排与北约东翼伙伴的会晤”“与美国需要进行更高层级的对话”“北溪1号和2号是俄罗斯破坏西方团结的行为,德国掉入了陷阱,现在拜登也掉进去了,这只会导致俄罗斯侵略的升级”及不满与G7峰会未邀请乌克兰,体现出部分中东欧国家对美不满心态及在安全方面的疑惧。

 

第二点是北溪2号及能源安全问题。与前任特朗普政府不同,拜登在北溪2号问题上更倾向于德国立场,将使中东欧在欧洲未来能源地位及其能源安全利益受损。一是在北溪2号投用后,德国将成为俄罗斯能源向欧洲转运的枢纽国家,德国可以相对低廉的价格自俄罗斯进口天然气、再售往其他中东欧国家,而波兰等原先中东欧国家天然气过境费用可能有所缩减,用气价格也会有所提升;二是一旦北溪2号投用,北溪及南部土耳其流的运输量将足以满足俄向欧洲输气量,意味着俄可以越过乌克兰向欧洲输气,从而使乌克兰战略地位进一步收缩,其对俄制衡筹码锐减。作为积极推动乌克兰融入欧洲的中东欧国家,自然也不愿意见到乌经济形势急遽下滑、甚至如俄政府所说,在管线建成后,“乌将自己展现出对俄良好意愿和行为”,这也是中东欧国家所不乐见的。三是欧对俄能源依赖将进一步加深。虽然欧洲绿色协议中承诺欧盟将在2050年实现“碳中和”,但天然气作为新旧能源转换的“中介能源”,将在未来几十年被大规模使用。随着欧盟内部逐渐淘汰天然气产能、欧洲周边也没有可以替代俄罗斯的天然气来源地,其对俄依赖将进一步加深。国际能源署预测未来五年欧盟天然气需求将保持不变,而欧盟自身产量将下降40%,意味着到2025年需要向俄罗斯多进口200亿立方米天然气,到2035年增加到1200亿立方米。随着欧盟对俄能源依赖的提升、加之主要管线绕过中东欧国家,西欧国家更有可能迫于能源压力与俄妥协,而中东欧抗衡俄罗斯的筹码进一步缩减。

 

第三点是对美经济投入的疑虑。特朗普政府任内,美国不仅在安全方面加大对中东欧投入,同时为抗衡我5G加强与地区国家在信息科技领域的企业合作、通过承诺注资“三海倡议”加大对地区基建投入,以抗衡我影响力。但在拜登政府上任后,美政府是否将履行前政府承诺,也成为中东欧国家普遍关切的问题。今年4月,波兰外长拉乌与罗马尼亚外长共同发表《扬帆三海》的文章,主要意思就是敦促美国政府履行承诺、尽快注资。“三海倡议”被中东欧各国广泛接受并参与,其重要原因就在于“三海倡议投资基金”的设立及美国的参与,如果美国未履行承诺,地区国家的参与意愿也有可能会大幅缩减。

 

上述三个主要变化对中东欧国家对外政策的影响。


一是安全影响使中东欧国家在处理对外关系时采取不同举措:立陶宛等国通过退出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机制及在台湾设立代表处介入美当前抑制中国及在台海的主导议题,从而提升其在美战略地位中的作用;而波兰等国则通过改善对华关系向美国施压.


二是在经济问题上,中东欧国家也会持续向美欧施压,要求其向中东欧国家倾斜、并回应其关切。一方面是会一再敦促美在三海倡议及对中东欧所需资金、技术的投入;另一方面是会要求欧盟在决策中更注重中东欧国家的声音。如7月2日,立陶宛外长表示应改变以往法德主导欧盟对华关系的局面,而应在年内举办27+1峰会,由各国决定对华关系走向。


三是在能源方面,虽然北溪2号已接近完工,若美立场不改变其应会在未来投产,但中东欧国家与法德等国在此事件上的龃龉在正式投运后还会继续延烧,加上中东欧多国与欧盟在民主、法治、本国改革问题上的不一致立场,未来欧洲的东西分裂可能更加严重。


上述发展态势对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的影响及我们的应对措施。一是地区国家、尤其是对俄疑惧较深的“东翼国家”可能会进一步将与我合作及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等作为制衡美欧的筹码;二是,其对俄安全疑惧也有可能受舆论影响及因为中俄间的良好关系“扩散”至对华合作。尤其是近几年欧方一直较为关切的信息科技安全、贸易逆差等问题可能被进一步放大;三是就目前来看,“三海倡议”较难以替代我在地区基建投资,中东欧国家对基建需求、出口需要仍较为旺盛,我可重点发力。



各国形势跟踪


希腊

目前,数千名阿富汗移民已经率先抵达了欧洲多国,包括比利时、克罗地亚、丹麦、爱沙尼亚、芬兰、匈牙利、爱尔兰、立陶宛、卢森堡、挪威、波兰、葡萄牙、塞尔维亚和瑞典等。

在欧洲南部地区的希腊,由于政府担心2015年的难民危机重演,希腊政府也已经在与土耳其的边境竖起了40公里(25英里)长的围栏,并安装了新的监控系统,以阻止阿富汗移民试图从该国进入欧洲。近年来,希腊一直是非洲、亚洲和中东移民进入欧洲的关键门户。

希腊移民部长Notis Mitarachi表示,欧盟需要发出“正确的信息”,以避免出现“欧洲无力承担的”新的移民危机。他强调称,“我们国家不会放任成为阿富汗非法移民进入欧洲的门户。”


立陶宛

立陶宛国防部长表示,计划于下月在立陶宛边境附近举行的白俄罗斯-俄罗斯联合军事演习“西部-2021”的规模可能与2017年的规模相似。

俄罗斯国防部国际军事合作总局第一副局长叶夫根尼·伊尔因8月早些时候表示,下个月在俄罗斯和白俄罗斯联合军事演习将涉及多达20万军队、大约80架飞机和直升机、多达760件军事装备,包括290辆坦克和多达15艘船只。

立陶宛陆军中将鲁普西说,演习“更侧重于整个欧洲部分”,而不是立陶宛或波罗的海地区。

鲁普西称,立陶宛武装部队和北约盟友已经为下个月的演习做好了准备。立陶宛总理因格丽达·希莫尼特表示,鉴于即将举行的军事演习,通过白俄罗斯的非正常移民对立陶宛的国家安全正在构成威胁。


拉脱维亚

拉脱维亚首都里加市市长马丁斯·斯塔基斯在8月27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说,里加的学校已经为恢复面授学习做好了准备。他强调,老师将不再是Zoom的管理员,而家长也不必再承担老师的角色,学生将是面授学习的主要受益者。

关于遵守安全措施的问题,斯塔基斯强调说,这些措施既不过度,也非不可执行。他的儿子正在德国学习,整天戴着口罩以及每周进行两次测试是常态。

里加市长承认,安全措施将造成不便,但要求还是要执行。


保加利亚

近日,保看守政府财政部长阿森·瓦西列夫宣布,如果还需要举行新的议会选举,看守政府将向欧委会提交国家经济复苏与复原力计划。他表示,并不担心布鲁塞尔方面会延迟批准该计划。

8月25日,保看守政府决定将疫情紧急状态延长3个月,至11月30日。卫生部长表示,从2020年保加利亚及其他国家的疫情周期来看,每波持续时间约为两个月至两个半月,因此决定将目前的疫情紧急状态延长3个月,这一期间为执行抗疫措施、确保卫生安全、加强边境管控提供必要保障。


罗马尼亚

近期,在最新版预算修正草案中,罗政府决定取消今年原计划给予“常设选举管理局(AEP)”的1.02亿列伊补贴。交通运输部与发展、公共工程和行政部将获得更多资金,分别达到6.61亿列伊和23.92亿列伊;交通部额外划拨部分主要用于地铁客运补贴。青年和体育部将获得5110万列伊补助(最初金额为2320万列伊),用于开展欧洲基金资助的项目和发放工资等。


塞尔维亚

25日,塞尔维亚统计局 (SORS) 宣布,2021 年6 月的平均总工资为 89,793 第纳尔,比 2020 年 6 月高8.7%,实际高出 5.2%。6 月平均税后工资为 65,070 第纳尔,比去年同期高出 8.9%,实际上高出 5.4%。


克罗地亚 

秋季前夕,贝罗什部长会见了各大医院院长,讨论了如何组织医疗保健系统的问题。

在会议上,决定仍然将Fran Mihaljević医院设立为主要的新冠治疗中心,随着新增人数的增加,还将在萨格勒布综合医院、Vinogradska 医院和Dubrava医院内设立新冠部门,但是这些医院都将不再是新冠专科医院。克罗地亚卫生部部长Beros称,目前的数字高于去年,delta毒株在蔓延中,它会产生更多病毒并且传播速度更快。另一方面,我们有1600000名公民接种了疫苗,我个人认为医疗卫生系统的负担会有所减轻,但我们必须从第一天开始为所有可能的情况做好准备。


捷克

餐厅

一张桌子最多可以坐六个人,到目前为止是四个人。同一个家庭的人没有人数限制。


群众活动

组织者可以完全将参加人数填满体育比赛、音乐会、教育或会议活动的场地。如果参加的人数少于三千,他们就以通过有效的阴性 Covid 测试、已完成的疫苗接种或既往疾病证明来证明自己。

超过三千人的活动,百分之五十的人必须进行有效的阴性 Covid测试,百分之五十的人必须接种疫苗或既往疾病证明。


博物馆和画廊、城堡、动物园、博览会

他们可以不受限制地工作。至此,75% 容量模式已启用。

组织者必须让参观者相距 1.5 米。

合唱团的参加人数增加到 50 人。


测试

每月 4 次抗原和 2 次 PCR 检测仍由公共医疗保险承保。在大多数站点开立的抗原测试证明有效期为 3 天,PCR 一周。

但仅限于在同一团队中定期活动的情况下,抗原测试的有效期延长至 7 天,例如在体育俱乐部或业余爱好小组中。

从今天起,人们在医疗保健专业人员的在线帮助下进行的测试也将在所有地方得到认可。但是,它们仅在 24 小时内有效。人们必须为这些测试付费,费用约为 250 克朗。


学校

学生在开学第一天必须进行冠状病毒测试。在过去 180 天内接种过疫苗或感染过新冠病毒的人除外。学生也将在 9 月 4 日和 9 日接受测试。除了在学校进行测试,您还可以从官方测试站点获得阴性测试的确认。对于一年级学生,测试可能会推迟到周四。

如果每 100,000 人中有超过 25 次阳性检测,则相关地区的检测很可能会在 9 月 9 日之后继续进行。


匈牙利

匈牙利总理欧尔班表示,在欧盟处理难民问题的唯一方式就是把处理的权力交还给成员国。欧尔班认为,即使成员国出现了人口老龄化问题,成员国也不应该用难民来解决这一问题,因为穆斯林的移民将会逐渐改变欧洲的传统文化。阿富汗事件将会带来新的难民潮。2015年的时候匈牙利就已经提请欧洲注意这一问题,即欧盟处理难民问题的方法将会削弱欧洲。欧洲没有能力应对随之而来的恐怖主义。


波兰

波兰政府正在准备一项允许公司或雇主检查员工是否接种新冠疫苗的法案。如果员工拒绝或没有接种疫苗,雇主有权将其转移到与直接客户服务无关的岗位或给与其无薪假期。波兰政府将于9月批准该法案。

波兰政府准备的法案还包括,雇主可以获得雇员的疫苗接种、新冠感染和有效新冠测试阴性结果的有关信息。雇主通过 “Skaner certyfikatów COVID”移动应用程序可以检查雇员健康状态。员工也可以提交纸质版疫苗接种证书。

波兰卫生部表示,公司不能解雇拒绝或未接种疫苗员工。新的法案的目标是减少没有接种疫苗的员工与顾客和其他员工的接触来降低感染率。第四波新冠疫情对没有接种疫苗的人造成最大的威胁。


北马其顿

24日,北马其顿决定,从 9 月 1 日起,外国公民以及本国公民必须凭45天病毒检测证明、疫苗接种证明或 PCR 检测阴性证明才能入境。 

过境的外国公民将有五个小时的时间过境时间,并在入境口岸签署一份声明,用于出关。


本信息专报由中国—中东欧国家智库网络团队提供

课题组负责人:鞠维伟

课题组团队:鞠维伟、贾瑞霞、马骏驰、韩萌、陈思杨、刘江鸿

审核:鞠维伟、刘江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