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东欧热点述评与形势总结:大国博弈阴霾笼罩中东欧


崔洪建,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中国—中东欧国家全球伙伴中心秘书长,中国—中东欧国家智库交流与合作网络学术委员


在新冠疫情的持续影响下,中东欧国家在2021年依然面临保健康、促经济和稳政治的严峻挑战。在第四、第五波疫情的连续冲击下,尽管中东欧国家没有出现西欧国家那样的大规模扩散,但其死亡率长期处于2%以上的高位,高于全欧1.7-1.9%之间的水平;各国经济状况也普遍好于一些南欧和西欧国家,但持续通胀会消耗掉增长并削弱民众的获得感;一些国家出现政治危机,政治碎片化、政争白热化以及腐败等问题继续侵蚀政治肌体。除去上述内忧外,美俄、欧俄之间围绕白俄罗斯和乌克兰的争夺持续升级、中欧之间的矛盾也在中东欧地区集中体现出来,以及中东欧国家在大国博弈下加强横向联合,成为2021年中东欧地区最令人瞩目的现象。地缘政治对抗而非地缘经济合作可能再度成为欧洲东部的主旋律。

美国拜登政府上台后提出“重振盟友体系”的口号,着手修复在特朗普时期受到严重损害的欧美关系,由此引发欧美、美俄以及欧俄关系的一系列变化,成为对中东欧地区影响最大的地缘政治因素。首先在欧美关系层面,为表现其“回归主流政治”的姿态,拜登政府刻意在政治上保持和波匈等国的距离,加强与欧盟机构及德法等西欧大国的互动,一定程度上造成波匈等国的政治孤立感;为对欧洲加以安抚和拉拢,美国在确认北约的对欧“安全保护义务”基础上,积极鼓动中东欧国家在黑海方向加强对俄罗斯的战略对抗。

其次在美俄关系层面,围绕乌克兰问题的博弈成为双方矛盾最为集中、对中东欧地区安全冲击最大的地缘挑战。在美国和北约的持续施压下,俄罗斯充分运用外交和军事手段,不仅通过摆脱北约“双轨模式”约束来谋求战略主动,、还利用俄乌边界紧张局势来发动战略反攻,倒逼欧美按照自己设定的议程和轨道来展开战略和外交博弈。中东欧国家被进一步裹挟进美俄对抗的漩涡中,在乌克兰加入北约、美国在欧部署中程导弹及核武器问题上,虽有切身利益但难有自主空间,可能再度沦为大国博弈中讨价还价的筹码和暴露在大国对抗射程内的“人质”。

再次是在欧俄关系层面,从波白边境难民危机到乌克兰东部局势再到“北溪-2”项目博弈,中东欧地区成为欧盟与俄罗斯软硬实力之间折冲樽俎的承压地带,地缘和能源安全成为中东欧国家急于摆脱却又深陷其中的双重困境。在欧盟内部纷争不断、凝聚力下降的背景下,以波兰和匈牙利为代表的中东欧国家在欧俄关系中根据议题和领域不同,表现出更多既利用又斗争还合作的态势,客观上加剧了欧俄关系的复杂性和对抗性。

最后是在中欧关系层面,一些中东欧国家错判形势、铤而走险,在加剧中欧关系复杂性的同时,不惜让本国的发展空间和经济利益成为牺牲品。立陶宛在区域合作、涉疆、涉台等问题上进行挑衅,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少数政客顶风跟进,对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以及中欧关系造成恶劣影响。只要中方本着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将重点反制与团结多数相结合,并密切关注中东欧各国的政治变化和政策动向,始终将经贸合作而非政治对抗成为与中东欧国家关系的主基调,就能够挫败立方的挑衅行为并确保其不在中东欧地区成为先例。

在大国博弈的夹缝中,中东欧国家之间加强横向联合成为争取自主空间、做大博弈筹码的重要体现。维谢格拉德四国、“三海合作倡议”、“卢布林三角”以及“布加勒斯特9国”等机制和平台日益活跃并加强了横向合作,其中波兰、乌克兰和立陶宛等国表现抢眼。无论是面对共同利益而相互支持还是针对共同威胁而抱团取暖,尽管中东欧国家之间的横向联合难以从根本上改变大国博弈的方向,但正在成为影响博弈形态的重要因素。


校对:陈思杨

排版:刘江鸿

审核:鞠维伟

欢迎您的关注

中国—中东欧国家智库交流与合作网络是由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提议、中国和中东欧国家总理共同签署的政府间正式文件《苏州纲要》明确提出“欢迎中国社会科学院牵头组建16+1智库交流与合作网络”而建立的,它是中国特色智库建设的一个新型机制与高端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