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斯关系现状、前景与机遇

2021年12月8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与斯洛文尼亚卢布尔雅那大学东亚研究图书馆联 合举办的“斯洛文尼亚与中国:中斯关系30年回顾与前景”线上研讨会召开。会议期间, 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所长、中国—中东欧国家智库交流与合作网络理事长冯仲平与 卢布尔雅那大学社会科学学院荣誉教授马里安·斯韦特利契奇、卢布尔雅那大学艺术学院 教授雅娜·罗什克,进行了一场内容丰富的学术对谈。

中斯合作机遇与挑战并存 

罗什克(主持人):建交30年来,中斯两国关系发生了结构性变化。我们应充分关注 这些变化对两国政治、经济以及社会产生的影响,重视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和“一带一 路”倡议在中斯关系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

相对于中国来说,斯洛文尼亚体量较小,一方面,斯洛文尼亚经济存在脆弱性与对外 依赖性,而且面临着高昂的行政成本。另一方面,小国拥有较低的人口密度与更好的政策 透明度,对于改革举措的反应也更加敏感。就规模来说,中国与斯洛文尼亚的合作是不平 衡的,请问冯仲平所长,这种不平衡是否会影响两国关系的发展,而这种不平衡会带来怎 样的机遇与挑战?

冯仲平:这正是需要双方相互理解的地方。欧盟是一个独特的组织,其内涵已远远超 出了一般的国际组织。作为欧盟一员的斯洛文尼亚,与中国的关系体现在双边关系、中国 —中东欧国家合作以及中国与欧盟合作三个层面,在中欧合作框架下开展合作是其中的重 要组成部分。欧盟因拥有统一的大市场等,从而具有极大影响力,因此斯洛文尼亚不必因 为两国规模的差异而认为中斯合作存在压力。

罗什克(主持人):我同意冯仲平所长的观点,欧盟不是一个民族国家,其特点或优 势之一就是具有多样性,斯洛文尼亚应保持对外合作的信心。请问斯韦特利契奇教授,斯 中合作未来将面临哪些挑战,我们应该如何应对这些挑战?

斯韦特利契奇:在展望未来合作之前,我们首先要回顾过去,总结有益的经验,避免 犯过的错误再次发生。第一,斯中经济合作是存在巨大潜力的,我们通常将中国视为劳动 密集型出口国家,但忽视了中国正在成为许多领域的技术领导者。因此,我们应加快同中 国合作升级的步伐。第二,在关注斯中关系、斯洛文尼亚与欧盟关系以及全球经济变化方 面,斯洛文尼亚存在滞后性。我曾效仿电影《俄国人来了》片名,写了一篇题为“中国人 来了”的文章,想让大家意识到中国正在成为全球最重要的国家之一,我们要更加主动地 认识这一点。第三,我认为斯洛文尼亚与美国签署关于5G联合声明是错误的,这会增加斯 洛文尼亚的经济成本,斯洛文尼亚的相关研究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基于以上教训,未来, 斯洛文尼亚必须制定长期战略,并将斯中关系摆在突出的位置。中国市场空间广阔,斯洛 文尼亚应把握这一机遇,着力提升对华出口质量。最后,我们必须克服对华认知障碍,以 更加积极的心态认识并了解中国。总之,中国经济强劲的增长势头为斯洛文尼亚的未来发 展提供了机遇,斯洛文尼亚应将更多的注意力转移到中国方面来。

跨文化交流与互鉴意义重大 

罗什克(主持人):我完全同意斯韦特利契奇教授的观点,请问冯仲平所长,您如何 看待斯洛文尼亚的地缘政治地位?斯洛文尼亚位于西欧、东欧和南欧之间的中心地带,一些专家认为斯洛文尼亚在欧盟与北约的扩大战略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可以形容 欧洲一体化进程为多样性的统一,您对这一趋势有何看法?

冯仲平:我觉得“门户”一词可以概括斯洛文尼亚的区位优势与地缘经济价值。经济 上,全球各国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欧盟也宣布了互联互通 战略。无论在物理上还是经济上人们都需要更多的联系,而加强联通也是全球各国一直在 推动的方向。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英国和美国推动新自由主义秩序背景下,如何 保护民族特色成为重要话题。每个国家都很重视本国的文化身份,斯洛文尼亚也是如此。其既重视欧盟身份,也想保留自身的独特性,也就是罗什克教授所说的“多样性的统 一”。对于斯洛文尼亚来说,这是一个重大的、探索性的挑战。

罗什克(主持人):提到文化身份问题,我认为文化身份在当今学界存在争议,因为 我们不能以实质性的角度来看待它。当文化身份加剧民族主义倾向时,是非常危险的。这 里,我有个问题想要请教斯韦特利契奇教授,您经常强调在同中国合作时要克服文化差 异,因为文化的误解是阻碍中欧互利互惠的重要因素。欧洲对中国实际上普遍缺乏了解, 您认为我们应该如何定位自己的角色?

斯韦特利契奇:文化可以促进合作,也会阻碍合作,在国际交往中十分重要。斯洛文 尼亚研究中国的学者帮助本国对中国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这对于促进斯中双边关系发展 意义重大。有必要继续加大该领域的研究与推广力度,提升斯洛文尼亚与中国的合作水 平。我认为,中国人的思维方式相较于西方国家更加复杂,这与其悠久的历史发展相关, 所以我们常常会低估中国人对于长期战略规划布局的能力。我们应该多举办同中国学者交 流的研讨会,通过交流进一步了解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与中国的愿景规划,为更好地开展合 作奠定基础。 

罗什克(主持人):对于中国和斯洛文尼亚关系研究,离不开对于各自知识体系与观 念体系的分析,冯仲平所长您对当前孔学在中国复兴有何看法,这对于中国的现代化发展 有何影响? 

冯仲平:当前中国,无论是政府还是民众,已愈发意识到历史与文化的重要性。我们 有非常丰富的文化资源,这是中国宝贵的财富。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不会向其他国家学 习,过去40多年,中国大力推动改革开放的步伐,很多中国人被西方文化和思想所吸引, 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农村,很多人都在学习英语。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意识到了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欣赏和自信使我们受益匪浅。中国对自身文化 的自信,将会对我国探索国内治理、发展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产生重要影响。

罗什克(主持人):我完全同意冯仲平所长的观点,广泛的交流有利于促进斯中关 系,而面对困难与分歧,我想引用老子的名言:“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应以更加 积极的心态,不断克服阻力,认真谋划未来,推动斯中关系迈上新台阶。(鞠维伟  韩萌/整理)



以上转自《中国社会科学报》



欢迎您的关注

中国—中东欧国家智库交流与合作网络(简称 17+1智库交流与合作网络)是由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提议、中国和中东欧国家总理共同签署的政府间正式文件《苏州纲要》明确提出“欢迎中国社会科学院牵头组建16+1智库交流与合作网络”而建立的,它是中国特色智库建设的一个新型机制与高端平台。成立之时简称为“16+1智库交流与合作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