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东欧热点述评与形势总结:2021年中东欧国家数字鸿沟的弥合与扩大



邱强,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中东欧研究中心教授




中东欧国家之间存在巨大的数字鸿沟,这种数字鸿沟具有三维。一维为区域鸿沟,二维为性别鸿沟,三维年龄鸿沟。其中以区域鸿沟为主,区域鸿沟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国家之间的鸿沟,另一方面是国家内部的地区间的鸿沟。

在国家之间的鸿沟方面,按照世界经济论坛构建的网络就绪度指数来排序,中东欧16个国家差异较大。2016年,在全球139个国家和地区中,爱沙尼亚排名第22位,立陶宛第29位,拉脱维亚排名第32位,捷克第36位,斯洛文尼亚第37位,波兰第42位,北马其顿第46位,斯洛伐克第47位,匈牙利第50位,黑山第51位,克罗地亚第54位,罗马尼亚第66位,保加利亚第69位,希腊第70位,塞尔维亚第75位,阿尔巴尼亚第84位,波黑第97位。排名最前爱沙尼亚和排名最后的波黑,相差75位,差距巨大。

按照欧盟委员会发布的数字经济和社会指数(DESI)报告,在2016年欧盟成员国中的中东欧国家排名中,爱沙尼亚排名第5位,拉脱维亚排名第12位,斯洛文尼亚13,立陶宛第15位,捷克第18位,斯洛伐克第19位,克罗地亚第20位,匈牙利第23位,波兰第24位,保加利亚第25位,希腊第26位,罗马尼亚第27位。排名最前爱沙尼亚和排名最后的罗马尼亚,相差22位,差距不小。

按照数字发展水平的差异,中东欧国家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为波罗的海沿岸三国,其中爱沙尼亚遥遥领先,在全球排名第22位,在欧盟排名第5位,被麦肯锡咨询公司归类为“数字领跑者”行列。第二个层次国家较多,主要包括维谢格拉德集团成员波兰、匈牙利、捷克和斯洛伐克四国和东南欧五国希腊、罗马尼亚、斯洛文尼亚、保加利亚和克罗地亚,以及部分的西巴尔干国家如黑山和北马其顿。第三个层次的国家主要是部分西巴尔干国家如塞尔维亚、阿尔巴尼亚和波黑。

国家内部的鸿沟主要体现在城乡之间的鸿沟,即便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如爱沙尼亚,但该国城乡之间仍然存在巨大的数字鸿沟。以有线网络家庭普及率为例,2021年全国家庭有线网络平均普及率达到76.7%,但农村地区家庭有线网络的普及率只有23.6%。再看另外一项指标,如固定高容量网络在全国家庭覆盖率为71%,但在农村家庭覆盖率仅为20.5%。

性别鸿沟主要表现在男性在数字经济应用领域居于主导地位。以女性信息通讯专家的占比为例,因为DESI指标中有该项统计。女性信息通讯专家比较高的有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和爱沙尼亚等,分别为28%、26%和22%,高于欧盟的平均水平19%。较低的斯洛伐克和波兰,女性专家仅为16%和15%,均低于欧盟的平均水平。

年龄鸿沟主要表现在对于老人的数字歧视,老年人掌握数字技能较低,老年人几乎无法使用数字设备。

近年来,中东欧国家数字鸿沟在各种内力的拉动和外力的驱使下,出现弥合和扩大不同的走势。

以国家鸿沟为例,按照欧盟的数字经济社会指数,与2015年相比,2021年中东欧国家排序不变的只有五个国家,分别为斯洛文尼亚、捷克、匈牙利、波兰和罗马尼亚。

地位上升的有两个国家,分别为克罗地亚和希腊,均上升1位。下降的有五个国家,下降1位的有两个国家分别立陶宛和保加利亚;下降2位的有一个国家为爱沙尼亚;下降3位的有一个国家,为斯洛伐克;下降5位的有一个国家为拉脱维亚。

从各个国家排位来看,并没有表现强者越强的马太效应,而是强者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如波罗的海沿岸三国下滑的幅度都较大,拉脱维亚甚至下滑了5位。而排位相对落后的国家保持不变,或者有小幅上升。这有助于弥合国家之间的数字鸿沟。但需要特别引起注意的是个别落后国家,如保加利亚还出现下降的现象。这种弱者越弱的负马太效应,容易驱使国家间的数字鸿沟进一步扩大。

数字鸿沟弥合和扩张的动力来自三个方面,一是区域外部的动力主要包括欧盟、中国和美国三个源泉。欧盟主要通过欧盟的数字战略来指引和欧盟一系列数字法案来约束已经入盟各国的数字经济的发展方向。欧盟的数字战略有:2018年欧盟的《欧盟人工智能战略》;2020年以后的《塑造欧洲的数字未来》《欧洲新工业战略》《欧洲数据战略》《人工智能白皮书》;2021年3月初欧盟发布了《2030数字指南针:欧洲数字十年之路》。欧盟数字法律有:2018年通过的《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2020 年 11 月,欧委会发布《数据治理法案》;2020 年12 月 15 日,欧盟委员会公布了两项立法法案,即《数字服务法案》《数字市场法案》。欧盟为了贯彻统一数字市场战略,发展数字经济,实现欧盟的工业复苏,欧盟采取一系列的数字基金激励项目,包括复苏基金,主要用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等。这类驱动力主要针对入盟内的中东欧国家形成较大的影响,如爱沙尼亚等国收益较大。

中国的影响主要通过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机制形成双方合作。前期绝大多数中东欧国家都收益匪浅,特别是爱沙尼亚在ICT领域和华为有较好的前期合作,形成了爱沙尼亚的数字竞争力。最近,合作较多的是匈牙利和西巴尔干地区塞尔维亚和波黑。

美国的影响以施压为主,辅助以资金的支持。如对波罗的海沿岸三国施压让他们撤出华为设备,不与中国合作,并答应给三海基金10亿欧元的支持。虽然最后美国只兑现2亿欧元,但导致三国均撤除了华为的5G设备。这实际上也是波罗的海三国5G覆盖率和就绪率较低的原因,爱沙尼亚的5G就绪率和覆盖率均为0,远低于欧盟的51%和14%。同时造成这些国家发展后劲不足,排名出现较大幅度下降。

二是区域内部的合力弥合了国家间的数字鸿沟。中东欧国家不管是否加入欧盟,但区域内次区域合作更为普遍。如波罗的海沿岸三国之间的合作,中欧的维谢格拉德集团的合作,东南欧的合作,西巴尔干地区的“开放巴尔干”合作倡议,以及跨波罗的海,黑海和亚得里亚海的三海合作。在这方面,爱沙尼亚较为活跃,多次主动举办塔林数字峰会,希望通过会议来充当地区合作的带头大哥。2021年9月7日,爱沙尼亚再次在塔林举办数字峰会。会议的主题是“可信连接”,重点领域是地缘政治、跨境基础设施项目和数字技术之间的联系。爱沙尼亚迫切希望将其技术拓展到欧洲其它国家,尤其是三海区域。数字基础设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投资领域。按照计划设立三海投资基金。该基金计划至2030年在交通基础设施领域投资约2900亿欧元,数字基础设施领域1300亿欧元,能源领域870亿欧元。通过区域合作,区域数字经济大国收益较多,如爱沙尼亚和塞尔维亚等。

三是各国国情加速了国家间数字鸿沟的弥合与扩展。以爱沙尼亚为例,爱沙尼亚的数字经济较为发达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与较小的人口基数有关。1999年,爱沙尼亚推出了名为“e-Estonia”的项目,即“爱沙尼亚数字国家计划”,其目标是重建整个国家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将物理世界的一切升华至数字空间。因为人口较少,爱沙尼亚较为顺利的推行了该项目,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全面实践数字公共服务的国家。又因为地理位置特殊,爱沙尼亚和很多国家相邻。爱沙尼亚除了实现国内数据的互通,还通过X-Road项目要实现与芬兰、瑞典、拉脱维亚、阿塞拜疆、立陶宛等周边国家的数据互联互通,逐步实现欧洲的由东向西、由物理向数据的新型一体化。但又因为同非欧盟国家的合作导致欧盟管理法院和巡回法院限制其使用5G网络频谱。因为5G频谱受限,导致爱沙尼亚的5G业务无法开展,从而降低了其排名,一定程度弥合了与其它国际的数字鸿沟。此外,疫情的爆发和持续蔓延也在一定程度上弥合各类类型的数字鸿沟。



校对:陈思杨

排版:刘江鸿

审核:鞠维伟

欢迎您的关注

中国—中东欧国家智库交流与合作网络是由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提议、中国和中东欧国家总理共同签署的政府间正式文件《苏州纲要》明确提出“欢迎中国社会科学院牵头组建16+1智库交流与合作网络”而建立的,它是中国特色智库建设的一个新型机制与高端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