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合作系列专题(二):中国与塞尔维亚合作的新成绩及问题与思考

导言:2022年是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十周年,十年来合作机制切实推进了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双边、多边的务实合作,成为中欧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俄乌冲突造成中东欧地区严重地缘政治紧张局势,这同时也考验着中国与中东欧国家未来合作的深化发展。为此,中国—中东欧国家智库交流与合作网络约请相关领域学者专家,围绕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发展历程和未来前景撰写了系列文章,在此与读者分享。



刘海云教授,河北经贸大学塞尔维亚研究中心


尽管受疫情影响,2021年中国高层与塞尔维亚政府依然持续保持良性互动,中塞双边贸易仍实现大幅增长,显示出巨大韧性和潜力。中塞疫苗合作为中塞友好不断注入新的时代内涵。中塞经贸合作、科技合作等都保持平稳发展,中塞关系持续稳定,为中国与中东欧合作提供了较好的范本。


一、2021年以来中塞合作取得的新成绩


(一)中塞高层互动频繁


 2021年2月,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应邀出现中国—中东欧领导人峰会并发表演讲,表达了促进中塞合作的信心与决心;5月29日塞尔维亚外长塞拉科维奇访华,这是塞尔维亚外长上任后首次出访,体现了对中塞两国关系的重视;6月22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栗战书与塞尔维亚国民议长达契奇进行视频会谈,双方表达进一步推进落实中国—中东欧领导人峰会成果和推进合作提质增效的建议。6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与武契奇互通电话,为进一步推进双方各领域务实合作达成一致意见。10月28日,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在贝尔格莱德会见中国外长王毅。2022年2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会见出席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的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中塞领导人互动密切,体现了两国领导人对两国关系的重视,也体现了中塞两国领导人共同推进中塞关系的信心和决心。2012年4月,武契奇再次当选后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时间打电话表示祝贺。


(二)新冠疫情后疫苗合作成为中塞合作的新引擎


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后,中塞两国互助共同抗击新冠疫情,通过生动的笔触展示了中塞双方钢铁般的情谊。塞尔维亚疫情历经多次反弹,抗击疫情成为塞尔维亚政府的主要目标之一。2021年初,中国先后共有多批新冠肺炎疫苗抵达塞尔维亚,截至到4月26日,运抵塞尔维亚的中国新冠疫苗总数已有300万剂。2021年7月,中塞签署生产中国新冠疫苗谅解备忘录。9月9日,国药集团、塞尔维亚政府、阿联酋G42集团联合建设的塞尔维亚疫苗工厂举行奠基仪式。据悉疫苗工厂一期项目建成后,每年将灌装生产3000万剂国药新冠疫苗,除保证塞本国需求,其余部分将供应欧洲其他国家。12月9日,塞尔维亚基因测序和生物信息中心举行落成仪式。在疫情期间,中心将能够密切跟踪境内新冠病毒变异情况。基因测序中心的成立将有力推动塞生物技术和生物经济发展,是迈向崭新未来的新起点。从联合抗击新冠疫情到疫苗合作,体现了中方将履行将疫苗作为全球公共产品的承诺,也为中塞合作注入新内涵。


(三)经贸合作再结硕果


基建合作仍旧是中塞经贸合作的核心内容。2021年匈塞铁路建设取得重大进展。2021年3月22日,中国铁路国际公司与中交股份联合体承建的匈塞铁路塞尔维亚巴塔吉尼卡至旧帕佐瓦段17公里左线克服疫情影响顺利建成通车,标志着贝尔格莱德—旧帕佐瓦段(以下简称“贝—旧段”)左线全线建成开通。2022年3月19日,匈塞铁路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诺维萨德段通车。2021年10月16日,匈塞铁路匈牙利段举行奠基仪式,匈塞铁路是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的旗舰项目,该项目将促进匈塞两国与欧洲其他地区互联互通,助力两国打造地区交通物流枢纽,推动欧洲基础设施建设和沿线地区经济发展,对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与欧洲发展战略对接、深化中欧互利合作具有重要意义。2021年4月29日,中国电建承建的贝尔格莱德绕城公路B4标段通车,贝尔格莱德绕城公路的建设将大大缓解首都市内交通拥堵状况,便利居民出行,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助力绿色发展。2021年8月,中塞签署多瑙走廊波扎雷瓦茨—戈卢巴茨快速路商务合同,这条快速路将加强地区间连通,对便利当地居民出行、改善投资环境、提升旅游潜力具有重要意义,将有力推动地区未来经济社会发展。2021年12月26日,塞尔维亚政府与中国路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在塞尔维亚南部城市谢尼察签署了“波热加-杜加波利亚纳”高速公路项目技术及施工准备商务合同,“波热加-杜加波利亚纳”高速公路项目位于塞尔维亚南部,全长约75公里,建成后由塞首都贝尔格莱德到南部城市谢尼察的车程将缩短至2小时。2021年中国在塞尔维亚绿地投资也有新项目落地。2021年6月,紫金新矿获批,塞尔维亚将成为欧洲第二大铜生产国。10月22日,紫金矿业100%持有的塞尔维亚丘卡卢-佩吉铜金矿上部矿带正式投产。据塞财政部数据,2022年1-3月,塞出口15强企业前三位均为中资企业,分别是塞尔维亚紫金矿业公司、河钢塞尔维亚公司和塞尔维亚紫金铜业公司。出口额分别为2.768亿欧元、2.347亿欧元和2.1亿欧元。其中,塞尔维亚紫金矿业公司运营不到一年即跃居首位。3家中资企业出口额占15家企业出口总额的40.1%,较2021年的34.7%进一步提高。据悉自紫金矿业赴塞投资以来,当地员工平均薪酬增长50%、矿石资源总税收增长3倍,紫金矿业已跃居塞最大出口商之一,对塞经济、就业贡献巨大,塞尔维亚也借此跃居欧洲第二大铜生产国。


(四)中塞进出口贸易持续快速增长


尽管受疫情影响,中塞双边贸易仍实现大幅增长,显示出巨大韧性和潜力。根据塞尔维亚统计局网站消息,2020年全年,中国和塞尔维亚进出口总额3767亿第纳尔,与去年相比增长22.7%,约合36.67亿美元或32.04亿欧元,中国成为塞尔维亚第三大贸易伙伴。2021年,中国和塞尔维亚进出口总额5256亿第纳尔,上年同比增加39.5%,约合52.81亿美元或44.70亿欧元;居塞尔维亚第2大贸易伙伴。其中,对华出口967亿第纳尔,上年同比大增149.9%,约合9.72亿美元或8.22亿欧元;居塞尔维亚出口市场第7位。自华进口4289亿第纳尔,上年同比增加26.9%,约合43.09亿美元或36.48亿欧元;是塞尔维亚第2大进口来源国。塞尔维亚对华贸易逆差3322亿第纳尔,上年同比增加11.0%,约合33.37亿美元或28.26亿欧元。


(五)其他领域合作快速推进


2021年1月6日,中国铁路国际有限公司、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同塞尔维亚建设、交通和基础设施部、塞尔维亚铁路车辆股份公司共同签署《轨道车辆合作谅解备忘录》,旨在促进两国轨道交通装备领域合作,该备忘录将为塞购买时速200公里的机车奠定基础,以满足未来匈塞铁路贝尔格莱德-诺维萨德-苏博蒂察段客运需求。2月4日,中塞签署《塞尔维亚玉米输华植物检疫要求议定书》、《塞尔维亚甜菜粕输华卫生与植物卫生要求议定书》和《中国海关总署企业信用管理制度与塞尔维亚财政部海关署“经认证的经营者”制度互认的协定》,促进两国农业领域合作,同时从两国海关有关企业信用管理制度互认等制度层面推动两国务实合作。2021年5月,中塞签署中塞驾驶证互认换领协议;2021年7月,中国—塞尔维亚科技合作委员会第5届例会成功举行,会议审议了2021—2023年度双边科技合作项目资助计划,讨论了未来中塞科技合作,确定了委员会第6届例会举办时间地点。标志着近年来中塞双边政府间科技合作已进入健康、稳定的发展阶段。2021年9月30日,中塞共同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与塞尔维亚共和国文化和信息部2021-2024年文化合作计划》。2022年中塞还将对中塞自贸协定进行磋商,以促进中塞合作更快发展。


二、问题及担忧


(一)塞国的平衡外交政策并没有改变


尽管近几年中国在促进中塞关系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但是塞尔维亚对俄罗斯、美国、欧盟和中国的平衡外交政策并没有改变,所以应密切关注美国、俄罗斯等大国对塞尔维亚政策和中塞关系的影响。


(二)疫情对塞尔维亚经济的影响


尽管受到疫情影响,塞尔维亚经济发展仍强劲,但是疫情对塞尔维亚经济的影响不容忽视。塞尔维亚经济脆弱,过度依赖进口和境外投资,另外劳动力外流问题都为塞未来经济发展带来较大隐患。


(三)环保问题


2021年“绿色议程”终于渗入到了塞尔维亚政治体系的主流之中。城里和乡下都在高声反对可能危害环境的项目。该新政治趋势的第一个具体标志是一项成功叫停塞尔维亚东南部小水电站建设的运动。中企在塞尔维亚投资的环保问题也成为被质疑的一个核心环节。做好绿色投资,符合塞尔维亚环保要求将是中企在塞投资目前的核心问题。


(四)能源危机对中企的影响


据《政治报》2021年11月5日报道,当前欧洲能源价格已达到创纪录的水平,与去2020年4月相比,原油现货价格上涨了3倍,天然气价格上涨了3.5倍,煤炭价格上涨了5倍,电价几乎上涨了10倍。金属、木材、化学、食品等能源成本负担最重的工业部门无疑受影响最大。塞尔维亚是燃料和能源成本在制造业附加值中的比重高于欧洲平均水平的几个国家之一,2018年塞尔维亚每单位燃料和能源所产生的制造业附加值仅为欧盟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在塞相关工业部门中,金属制造业能源成本负担最重,其中最高的是钢铁制造业,其燃料和能源成本达到了附加值的2.3倍,而金属制造业附加值占塞制造业总附加值的7%和出口额的10%。此外,木材(家具除外)、化学和食品生产领域燃料和能源成本占制造业附加值的比重也高于平均水平,其附加值和出口额也占到塞制造业总附加值和出口额的30%。疫情限制措施的取消和对全球经济复苏乐观情绪的增加是导致能源价格快速上涨的直接原因,对于中国赴塞投资的制造业企业来说,当务之急是提高生产技术,才能减少能源消耗和增加附加值。

 

 







校对:陈思杨

排版:刘江鸿

审核:鞠维伟

欢迎您的关注

中国—中东欧国家智库交流与合作网络是由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提议、中国和中东欧国家总理共同签署的政府间正式文件《苏州纲要》明确提出“欢迎中国社会科学院牵头组建16+1智库交流与合作网络”而建立的,它是中国特色智库建设的一个新型机制与高端平台。